[实用新型]用于连接超大口径管件的电熔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1816.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0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峰;卫海洋;沈东;郭红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威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03 | 分类号: | F16L47/03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张晓斐 |
地址: | 214406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超大 口径 电熔管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连接超大口径管件的电熔管件,它包括具有管状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电熔管件本体,第一连接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第二连接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所述管件本体内表面设有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分别设置在管件本体内表面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第一电阻丝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线柱,另一端电连接第三接线柱,第二电阻丝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线柱,另一端连接第四接线柱;所述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均为蛇形分布。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电阻丝分布,实现焊接时管件内表面受热均匀,提高电熔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缩短了焊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熔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超大口径管件的电熔管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管材发展迅速,尤其以聚乙烯为基础材料的各种复合管材发展更为突出,此类复合管材基本全部采用电熔管件进行连接,可见电熔管件的重要性。伴随着新型管材(比如大口径聚丙烯类管材大口径燃气埋地用聚乙烯管材等)的发展完善,超大口径给水管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而超大口径给水管的直径达到1米6左右,现有的电熔管件采用电热丝绕圈置于内表面,当电熔管件的直径做到超过1米时,导致管件的纵向上的尺寸较大,接线头分别位于电热丝两端,电熔管件内表面电热丝很难受热均匀,影响焊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超大口径管件的电熔管件,使待接管材受热均匀,提高电熔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连接超大口径管件的电熔管件,它包括具有管状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电熔管件本体,第一连接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第二连接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所述管件本体内表面设有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分别设置在管件本体内表面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第一电阻丝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线柱,另一端电连接第三接线柱,第二电阻丝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线柱,另一端连接第四接线柱;所述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均为蛇形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设有第一观察孔和第二观察孔。
进一步地,所述管件本体内表面的中部设有中心限位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电阻丝分布,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分别布置在管件内表面的上下两部分,且电阻丝按照蛇形布置,一端与设置在第一连接端的接线柱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二连接端的接线柱连接,由此实现焊接时管件内表面受热均匀,提高电熔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缩短了焊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
管件本体1、第一连接端1.1、第二连接端1.2、第一接线柱2.1、第二接线柱2.2、第三接线柱2.3、第四接线柱2.4、第一电阻丝3.1、第二电阻丝3.3、第一观察孔4.1、第二观察孔4.2、中心限位挡5。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威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威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1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的过渡连接装置
- 下一篇:分段式侧布线的电熔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