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8019.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彬;谢佳;邓倩倩;闫明明;张冬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B01D36/02;B01D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余罡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海绵 城市 理念 透水 路面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涉及城市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路基层,路基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层,支撑层底部设有分层蓄水组件,分层蓄水组件包括过滤层和吸附层,支撑层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斜网,支撑斜网底部靠近支撑层一侧设有分隔板,分隔板远离支撑斜网一端与支撑层固定连接,分隔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分隔板呈阵列分布,相邻两个分隔板之间均设有蓄水层。该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避免了直接将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使用而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使得海绵城市理念更加贯彻在透水路面改进的过程中,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而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和生态型的道路种类,将海绵城市理念与透水道路相互结合,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
目前现有的城市透水道路结构大多数将雨水都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使用,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且现有技术下的透水道路无法对大量的积水进行有效的排出,导致了路面上的水分无法高效快速的排出,容易造成道路积水对行人的影响,而减少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为此,设计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是极为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解决了暴雨天直接将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使用而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而且无法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包括路基层,所述路基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底部设有分层蓄水组件;
所述分层蓄水组件包括过滤层和吸附层,所述支撑层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斜网,所述支撑斜网底部靠近支撑层一侧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支撑斜网一端与支撑层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呈阵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均设有蓄水层,所述过滤层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支撑层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与收集箱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路基层一侧设有排水网,所述排水网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网呈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排水网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网。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支撑层底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斜网顶部两侧均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支撑层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凸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支撑斜网顶部与支撑斜网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蓄水层由砂粒组成,所述过滤层位于蓄水层底部,所述吸附层位于过滤层底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8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用入口廊架
- 下一篇:一种浇注机上通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