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1048.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8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吝佳琦;白瑞义;刘兴山;王鲁兴;赵法武;朱晓鲁;管海庆;李鹏;张永坤;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瑞义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21B3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韩国强 |
地址: | 257200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限压防溢管堵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包括设置在油管接箍上的连接头、设置在连接头上的压板,压板上设置有连通油管接箍的空腔的限压排气孔与堵塞进气孔,限压排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第一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的上调压管、设置在限压排气孔的下端用于堵住限压排气孔的第一堵块、设置在上调压管与第一堵块之间的弹性元件;堵塞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堵塞进气孔的下端的下调压管、设置在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用于堵住堵塞进气孔的第二堵块、设置在下调压管与第二堵块之间的弹性元件,限压排气孔的下端口的横街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堵塞进气孔的上端口的横街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
背景技术
油田的各类生产井的井内充满了地层流体或修井液。修井作业下入油管后,油管外部的环空和油管内部的空间会形成U型管原理,油管的内腔会充满液体。在提出油管过程中,油管内腔的液体会从管柱最底部不断的泄出到井筒内,正常情况下的提下管柱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但是,在井内管柱受地层返砂、井下异物、下井工具失效等因素的影响,管柱内腔会被堵塞,在提管柱过程中,油管内腔的液体无法泄出而随提出的油管带出井筒,这种现象叫做“湿起管柱”或“提堵管”作业。
湿起管柱时,随着管柱的提出,井内液体也会跟随提出。在起完一个单根座吊卡时,油管停止运动而油管内的液体在惯性的作用下还会上升,就会造成油管内的液体会从油管顶部外溢并洒落在井口周围。由于受管柱内腔的天然气、修井机绞车的速度差等影响,井液从高空洒落,井口操作人员会被油水浇头,如果一口井的几百根油管全部提完,而井内液体一般含有大量的原油及其它矿物质,会对井口周围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如果现场有风时则井液会随着风向进一步扩大污染面积;井内液体洒到井口附近人员身体、工具上会增大施工难度,不仅延长了作业占井时间,还会造成操作人员意外滑倒摔伤的隐患。
其中,传统的方法有顶部液体收集和顶部安装丝堵等方式,这些方法在安装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同时还存在气体难泄压问题。
研究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方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还存在气体难泄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解决了传统方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还解决了气体难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包括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油管接箍上的连接头、设置在所述连接头远离油管接箍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连通油管接箍的空腔的限压排气孔与堵塞进气孔,所述限压排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封堵装置,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的上调压管、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用于堵住所述限压排气孔的第一堵块、设置在所述上调压管与第一堵块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堵块的横截面积大于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限压排气孔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上调压管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堵塞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封堵装置,所述第二封堵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下端的下调压管、设置在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上端用于堵住所述堵塞进气孔的第二堵块、设置在所述下调压管与第二堵块之间的所述弹性元件,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堵块的横截面积大于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进气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堵塞进气孔中间段的横截面积,所述下调压管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堵块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限压排气孔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堵块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堵塞进气孔的中间段的横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瑞义,未经白瑞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1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源线泄漏电流检测装置
- 下一篇: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