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1066.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1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丽娟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02;F23G5/027;F23G5/16;F23G5/44;F23G5/46;F23J15/02;F25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王天骐;宋宝库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废弃物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废处理领域,具体提供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当前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能耗高,尾气控制不足且无法利用残渣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筛分装置的无机物输出端与焚烧装置的无机物输入端连通,筛分装置的有机物输出端与热解装置的有机物输入端连通;热解装置的固体输出端与气化装置的固体输入端连通;焚烧装置的飞灰输出端与气化装置的固体输入端连通;热解装置的第一燃气输出端分别与热解装置的第一燃气输入端和焚烧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入端连通;气化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出端与焚烧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入端连通。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回收玻璃、石块等,并将残渣及飞灰制成玻璃态固体渣且可回收氢气、热解油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有机废弃物量大幅増长,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成了必然选择。目前国内有机废弃物处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填埋方式,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大多数地区已被禁止。第二种是利用有机废弃物堆肥及沼气发电,但由于技术制约及实际效果尚不十分令人满意,现在尚未大规模的应用。第三种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即有机废弃物焚烧,通过炉温的控制和尾气的控制,达到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效果,但这种方式能源消耗比较大,尾气控制能力不足,而且有机废弃物直接焚烧会生成大量二噁英,需要专门的工艺去处理。此外,在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残渣及飞灰无法有效利用。
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源消耗比较多,尾气控制能力不足且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残渣无法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所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包括筛分装置、热解装置、气化装置和焚烧装置;
所述筛分装置的无机物输出端与所述焚烧装置的无机物输入端连通,所述筛分装置的有机物输出端与所述热解装置的有机物输入端连通;针对处理污泥类、废塑料、医废及生物质类可以省去所述筛分装置;
所述热解装置的固体输出端与所述气化装置的固体输入端连通;所述焚烧装置的飞灰输出端与所述气化装置的固体输入端连通;
所述热解装置的第一燃气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解装置的第一燃气输入端和所述焚烧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入端连通;所述气化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出端与所述焚烧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入端连通;
有机废弃物经所述筛分装置筛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后,有机物进入所述热解装置,无机物进入所述焚烧装置,所述热解装置热解有机物生成的热解气部分返回所述热解装置继续燃烧供热,部分通入所述焚烧装置内燃烧供热,所述热解装置热解处理后的热解炭以及所述焚烧装置焚烧后产生的飞灰通入所述气化装置进行气化处理,生成的气化气通往到所述焚烧装置内燃烧供热。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还包括气体处理装置,所述热解装置的第一燃气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解装置的第一燃气输入端和焚烧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入端连通。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和碱洗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碱洗器连通。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还包括提氢装置,所述提氢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气化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出端连通,所述提氢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焚烧装置的第二燃气输入端连通。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废弃物回收系统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焚烧装置的飞灰输出端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输入端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输出端与所述气化装置的固体输入端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蒸汽输出端与所述气化装置的蒸汽输入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丽娟,未经杨丽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1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起管柱限压防溢管堵
- 下一篇:一种新型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