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1129.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1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丽娟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14;F23G5/44;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王天骐;宋宝库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废弃物 解气 熔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废处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有机废弃物被热解后的气体产物和残渣的回收利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物料进口、残渣出口和尾气出口,高度方向设有物料搅拌装置,外侧设有空气输送管道,第一壳体上嵌入燃烧器和辅助加热装置并与空气输送管道连通,尾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壳体燃烧器和辅助加热装置连通,第二壳体上设有残渣入口、熔渣出口和第二壳体燃烧器,残渣出口与残渣入口相连通,第二壳体燃烧器嵌入第二壳体并与空气输送管道连通。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此外,还实现了残渣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出,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政策倾向环保产业,固废处理一直是企业研究的重点。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生活污泥、化工污泥、废塑料、医疗废品、生物质等,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不加以处理处置,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国内对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物理法、化学法等,而在处理过程中大多存在无害化处理不彻底、处理费用高,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来解决现有有机废弃物热解后的气体产物和残渣的回收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有机废弃物被热解后的气体产物和残渣的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高度方向上布置有物料搅拌装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物料进口、残渣出口和尾气出口,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壳体燃烧器和辅助加热装置,在第一壳体外侧设有空气输送管道和送风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燃烧器和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并与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空气输出端连通,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空气输入端连接,所述尾气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壳体燃烧器和所述辅助加热装置连通;所述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残渣入口、熔渣出口和第二壳体燃烧器,所述残渣出口与所述残渣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燃烧器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并与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空气输出端连通;有机废弃物能够通过所述物料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经过所述物料搅拌装置的搅拌和传输,自上而下地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经过热解后产生的残渣从所述残渣出口排出,产生的气体由所述尾气出口排出并通入所述第一壳体燃烧器和所述辅助加热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壳体燃烧器和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燃气量,保证燃气的正常燃烧,从所述残渣出口排出的所述残渣经所述残渣入口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并经所述第二壳体燃烧器的燃烧后变成熔融状态,并经由所述熔渣出口排出,最终完成有机废弃物的热解气化及熔融过程。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加热装置为辐射加热管。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中心轴、耙齿和布料盘,多个所述布料盘由上到下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布料盘并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并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每个所述布料盘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耙齿,多个所述耙齿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布料盘上还设置有落料缝隙,所述落料缝隙由上到下交错设置在所述布料盘的边缘处或中心处。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轴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空气输入端与所述中心轴的顶部连通,所述送风装置连接在所述中心轴的底部。
在上述有机废弃物热解气化熔融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上部设有检修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丽娟,未经杨丽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11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制冷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轨枕钢筋张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