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梁氏取栓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6396.0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0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忠海;梁润言;谷艳侨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忠海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3209;A61B90/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许天越 |
地址: | 0508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梁氏取栓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氏取栓针,包括握持部和设置在握持部端部的针体,所述针体包括主针部,所述主针部包括刃部和刃部连杆,所述刃部连杆前端连接于刃部且后端与握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刃部包括镰状的镰刃体,所述镰刃体的末端为镰刃尖,所述镰刃体在镰形内侧具有垂直于刃部连杆轴线的横刃,所述横刃的长度为2~3mm。其方便操作,且可对多种症候进行专门施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氏取栓针。
背景技术
在我国传统中医里,采用针灸这样的针法治疗具有很长应用历史,而作为传统中医一员的满医,其使用针状刀具对病患进行施治也极具特色。比如当代医学对治疗肌肉、韧带或滑膜等软组织粘连时,常常采用保守性理疗,但其疗程长且不适于粘连时间较长的重症。而使用针刀便可对软组织粘连进行治疗,其仅需在病人皮肤开一微小开口,随后用针具对相关组织剥离。但传统满医针刀的形制单一,通常仅为长针状,不便操作且难以应对多种症候专门施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排栓通淤的梁氏取栓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梁氏取栓针,包括握持部和设置在握持部端部的针体,所述针体包括主针部,所述主针部包括刃部和刃部连杆,所述刃部连杆前端连接于刃部且后端与握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刃部包括镰状的镰刃体,所述镰刃体的末端为镰刃尖,所述镰刃体在镰形内侧具有垂直于刃部连杆轴线的横刃,所述横刃的长度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镰刃体还设置有与横刃相连并平行于刃部连杆轴线的纵刃。
进一步的:所述纵刃凸出于刃部连杆至少0.5mm。
进一步的:所述针体还包括节段部,所述节段部包括呈圆柱状以梯级排列的两个以上的节段,相邻所述节段之间以倒角过渡,最粗梯级的节段与握持部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最细梯级的节段末端为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为圆柱体,在握持部的圆柱面上设置有滚花,在握持部一端附近设置有2个握持面,所述握持面为沿握持部轴线延伸的长条状,2个握持面在握持部截面上呈八字形布置,握持部远离握持面的一端与握持面之间具有20~30mm的圆柱段。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面的长度为25~30mm,2个握持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
进一步的:所述镰刃尖的朝向与两个握持面八字形布置的宽口朝向一致。
进一步的:镰刃尖与握持面的临近端具有45~55mm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刃部连杆为前粗后细的杆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梁氏取栓针,其方便操作,且可对多种症候进行专门施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镰刃部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镰刃部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4是握持部具有握持面处的截面图;
其中,2-刃部连杆、3-锥台、4-握持面、5-握持部、6-滚花、7-第一节段、8-倒角、9-第二节段、19-镰刃部、20-第三节段、21-圆弧面、22-镰刃体、23-纵刃、24-横刃、25-镰刃尖、26-镰刃面、27-圆弧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握持部5,在握持部5的一端通过刃部连杆2设置有钩刃部1,在握持部5另一端设置有节段部,在节段部的末端设置有剑刃部10,因而该针刀被命名为梁氏剑钩针。其具体结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忠海,未经梁忠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63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