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7011.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6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林范;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萌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075;B66F9/14;B66F9/19;B66F9/22;B66F17/0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济南文衡创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3 | 代理人: | 郭晓丹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效果 工业 叉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包括车身、滑架和转框转框,所述车身一侧的底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转框,所述转框一侧的两端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车身的一侧,所述转框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该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当叉车上的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后,物体会给缓冲板施加一个冲击力,缓冲板受到外力后,会挤压铰接杆,铰接杆又会推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受到推力后,会沿着固定板之间的套杆向两端移动,第一滑块移动的同时,会挤压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被压缩后产生弹力,该弹力对外力进行缓冲,该结构实现了减震的效果,有利于延长叉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在工业运输作业领域,叉车是最常见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轮式搬运车辆,一般情况下,使用叉车对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所以,工业叉车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活门槛人防密闭门的不断安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
1.传统的工业叉车,减震效果不好。
2.传统的工业叉车,对货物的拆卸不方便。
3.传统的工业叉车,安全性存在一定瑕疵。
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减震效果差、不便卸货和不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叉车,包括车身、滑架和转框转框,所述车身一侧的底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转框,所述转框一侧的两端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车身的一侧,所述转框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延伸至转框的内部,所述锥形齿轮下方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转框内部顶端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的一侧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卷轴的外壁设置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框内部的顶端,所述转框的两端内壁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皆均匀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架,所述滑架顶端一侧拉索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动滑轮,所述滑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滑架和支撑板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滑架和支撑板一侧滑槽的上方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均通过铰接件铰接于第二滑块的一侧,所述滑架顶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推杆的一侧之间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端均通过铰接件铰接于第二液压缸的顶端,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外壁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套杆外壁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缓冲板,所述支撑板底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叉杆,所述叉杆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套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侧均通过铰接件铰接于叉杆的两侧,所述叉杆底端第二压缩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车身、第一液压缸和转框构成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范围85°-95°。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滑杆均设置两个,且第一液压缸和滑杆均关于转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滑杆与滑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滑杆在滑套外壁上滑动的距离小于滑杆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套杆设置两个,且套杆关于支撑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和卡扣均设置两个,且防护套和卡扣的中心线与叉杆的中心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萌,未经李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7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