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PTA粉料输送的氮气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7549.3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1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曹豫新;程军博;张日勇;朱自新;赵均;鲍建明;李中新;曹可贺;柴鹏飞;张玉梅;张运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ta 输送 氮气 循环 装置 | ||
一种用于PTA粉料输送的氮气循环装置,包含大料仓、输料管、日料仓、氮气回收管、过滤送风机构、放气阀和补气阀,所述大料仓设为三个,三个大料仓的出料机构均与输料管的进料端对应连通,输料管的出料端与日料仓的进料管对应连通,日料仓底部的出料管与聚酯反应装置对应连通;所述三个大料仓和日料仓的氮气放空管均与氮气回收管的进气端对应连通,氮气回收管的出气端与过滤送风机构的进口端对应连通,过滤送风机构的出口端与输料管对应连通;所述氮气回收管设有补气阀和放气阀,放气阀的出气端与大气对应连通,补气阀的进气端与外部制氮装置对应连通;且本装置能够减少氮气排放以及避免粉料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TA粉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PTA粉料输送的氮气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PTA粉料在输送过程中一般是使用风力输送,其中风机提供风力,氮气作为PTA粉料的输送载体,能够防止输送过程中管内压力过大,但是由于用于储存粉料的大料仓和日料仓,只能够用于储存粉料,而不能够储存氮气,所以氮气携带着粉料进入大料仓和日料仓中后,料仓顶部的氮气放空阀将会打开,然后通过氮气放空管将氮气排出仓体,排入大气中,但是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氮气的浪费,氮气排出的过程中还会携带少量的粉料,因此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粉料的浪费,并且如果料仓的出气量大于进气量,还会造成仓内气压为负压,造成料仓的损伤;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需要一种能够减少氮气排放,并且节约粉料的氮气循环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PTA粉料输送的氮气循环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PTA粉料输送的氮气循环装置,包含大料仓、输料管、日料仓、氮气回收管、过滤送风机构、补气阀和放气阀,所述大料仓通过出料机构与输料管的进料端对应连通,输料管的出料端与日料仓的进料管对应连通,日料仓底部的出料管与聚酯反应装置对应连通;所述大料仓和日料仓的氮气放空管均与氮气回收管的进气端对应连通,氮气回收管的出气端与过滤送风机构的进口端对应连通,过滤送风机构的出口端与输料管对应连通;所述氮气回收管设有补气阀和放气阀,放气阀的出气端与大气对应连通,补气阀的进气端与外部制氮装置对应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含出料斗和旋转阀,出料斗的进料口与大料仓的出料口对应连通,出料斗的出料口与旋转阀的进料口对应连通,旋转阀的出料口与输料管的进料口对应连通;
优选的,所述大料仓和日料仓的顶部面均设有一压力变送器;
优选的,所述大料仓的氮气放空管管身设有循环管,循环管通过循环阀与氮气回收管道对应连通;大料仓的顶部面设有循环管,循环管通过循环阀与氮气回收管道对应连通,且循环阀与氮气放空阀对应并联;
优选的,所述大料仓的出料机构设为两组,输料管设为两根,两出料机构分别与一输料管的进料端对应连通,所述过滤送风机构包含过滤组件和风机组件,过滤组件由两个并联的过滤器和相应的控制阀构成,风机组件由三个并联的风机和相应的控制阀构成,过滤组件的进风端与氮气回收管对应连通,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与风机组件的进风端对应串联连接,风机组件设有两路出风管,两出风管与两输料管一一对应连通,且两出风管分别设有一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与氮气回收管之间设有压力平衡阀。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PTA粉料输送的氮气循环装置,通过氮气回收管能够将大料仓和日料仓放空排出的氮气集中回收,然后这部分氮气经过过滤送风机构的过滤后再吹向输料管,为PTA粉料向日料仓输送提供动力和载体,实现了氮气的循环使用,极大的减少了氮气的排放;另外,当本循环装置内的氮气压力过大时,通过放气阀排出一部分氮气,则能够保证本循环装置内的压力平衡,而由于大料仓在出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氮气损耗,因此通过补气阀能够向本循环装置中及时补充氮气,从而来维持循环装置内压力的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7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箱安装点简易检测工装
- 下一篇:一种MBR柔性平板膜膜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