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扰动型柱状沉积物样品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8755.6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0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丰;吴晟旻;王宏伟;徐漫;蔡小宇;续卫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25/10 | 分类号: | B65D25/10;B65D8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扰动 柱状 沉积物 样品 运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扰动型柱状沉积物样品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架和样品瓶,运输架包括立柱、固定网架和底座,立柱设置有四个,固定网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网架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孔,两个固定网架和底座在竖直方向上均匀排列,且通过四个立柱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网架上的固定孔上下位置对应,样品瓶依次穿过两个固定网架上的固定孔,并与底座上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上下对应的固定孔对样品瓶的位置进行限定,减小了样品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扰动,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扰动型柱状沉积物样品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水底沉积物是指沉积于水底的各种沉积物,如底泥等。其来源有:(1)江、河、湖、海水体中夹带的泥沙等悬浮物;(2)水生生物的残骸及其分解产物;(3)水体污染物,尤其是汞、镉、铅、锌、镍等重金属和吸附性强的有机物。通过对水底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的特性分析,以及沉积环境的研究,可以查明过去若干时间内污染物的种类,判定污染程度,确定污染源位置。
现有技术中,水底沉积物采集完成后,需要转移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分析,但是,现有的水底沉积物样品运输装置普遍结构都都较为简单,样品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扰动,影响了样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约了水环境治理工作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高效实用的防扰动型柱状沉积物样品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扰动型柱状沉积物样品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架和样品瓶;运输架包括立柱、固定网架和底座,立柱设置有4个,固定网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网架上分别均匀设置有4-8个固定孔,两个固定网架和底座在竖直方向上均匀排列,且通过4个立柱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网架上的固定孔上下位置对应,样品瓶依次穿过两个固定网架上的固定孔,并与底座上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的数量与固定孔保持一致,且上下位置对应,减震组件包括限位盘和缓冲座,限位盘为筒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底座上,限位盘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3-6个滑动杆,滑动杆上套设有阻尼弹簧,缓冲座活动设置在限位盘内部,且通过滑动套与滑动杆滑动连接,滑动套下端面与阻尼弹簧抵接,通过设置减震组件,能够减小样品瓶中收集的柱状沉积物样品在搬运过程中的震动,减少样品扰动,提高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缓冲座下端设置有齿锥,限位盘内底部均匀铰接有3-6个槽型齿轮和第一弹簧杆,3-6个槽型齿轮分别位于齿锥的外侧,且均与齿锥啮合连接,3-6个第一弹簧杆分别位于3-6个槽型齿轮的外侧,且分别通过弹性拉筋与槽型齿轮连接,当样品瓶收到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时,缓冲座带动齿锥下移,槽型齿轮在齿锥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进而使弹性拉筋拉动第一弹簧杆压缩,对振动进行缓冲和抵消。
进一步地,固定孔内部设置有3-6个弧形夹板,3-6个弧形夹板分别通过第二弹簧杆与固定孔的内壁连接,且3-6个弧形夹板的开口相对,通过设置弧形夹板和第二弹簧杆,能够对样品瓶进行抱合固定,避免样品瓶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振动。
进一步地,位于立柱顶端的固定网架上活动设置有压盖,压盖边沿处设置有卡槽,压盖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塞,立柱上活动铰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螺纹杆能够在立柱上旋转,并与卡槽卡接,通过设置压盖和螺纹杆,利用压盖下压各个样品瓶,此时,压盖下端的密封塞正好位于样品瓶上端开口处,利用压紧螺母将压盖与螺纹杆进行固定,提高样品瓶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位于立柱顶端的固定网架上设置有丝柱,丝柱竖直贯穿压盖,丝柱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法兰,压盖上端活动设置有X型压板,X型压板的四个支脚能够与螺纹杆卡接,且X型压板套设在丝柱上,通过设置丝柱和X型压板,转动调节法兰,使X型压板的四个支脚在螺纹杆上移动,进而使压盖能够平稳下压各个样品瓶,保证各个样品瓶所受下压力始终保持一致,使样品瓶得固定效果更佳稳定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8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台辅助支架
- 下一篇:一种无重锤圆形止回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