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9865.4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9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付云飞;萨如拉;翟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10 内蒙古自治区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驾驶舱 数据线 车体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涉及汽车驾驶座舱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该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通过固定块一、伸缩导杆、固定块二和螺旋气管的配合使用,在移动驾驶舱移动到中式驾驶位的时候,伸缩导杆和螺旋气管跟随着变换,使得伸缩导杆和螺旋气管处于收缩状态,有利于连接线对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内的数据线之间进行连接传输信号命令,通过固定夹一、固定夹二、螺旋气管、连接头二和连接头一的配合使用,便于移动驾驶舱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使得连接线能够在螺旋气管的带动下进行变换,从而满足汽车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座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座舱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汽车刚被发明的时候,驾驶座舱是被放在汽车中央位置的,并没有左右之分。而后来汽车设计师遵循人们使用习惯将汽车的驾驶座舱设在了右手边。但是随后人们又发现右侧驾驶靠右行走容易因为视野的问题引发交通事故,一些国家就开始将车设计成左侧驾驶。目前,世界上普通汽车的驾驶座舱有的国家设在左边,有的国家设在右边,而有些赛车的驾驶座舱更是设在中间。不管哪种设计方式的车辆都无法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往复行驶。
为了满足不同场地路段需求,申请号为201721257727.3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车辆可移动方向盘,通过滑块滑轨的传动使方向盘在左舵和右舵之间切换,根据方向盘轴上的角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对转向机构进行转向。但是该专利只移动方向盘,无法实现其他驾驶装置在左舵和右舵之间的切换。
申请号为201710894996.9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车辆可移动方向盘,运用滑轨的原理实现方向盘在左舵和右舵之间切换,再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方向盘轴上的角度位置传感器命令电动机旋转,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转向柱的转动。但是该专利也只移动方向盘,无法实现其他驾驶装置在左舵和右舵之间的切换。
申请号为201721257538.6的中国专利描述了一种汽车可移动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采用滑轨结构,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移动到车辆的左舵或右舵,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制动踏板或油门踏板上的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命令第一动力元件或第二动力元件,带动活塞杆或节气门。但是该专利只能实现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的左舵和右舵之间的切换,无法移动其他驾驶装置。
所以,怎样在现有汽车技术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出具有移动功能的驾驶座舱,满足汽车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移动驾驶舱,所述移动驾驶舱的表面设有移动驾驶舱数据线。
优选的,所述伸缩导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块二铰接在车架上,且另一端通过固定块一铰接在移动驾驶舱上。
优选的,所述螺旋气管里面设有连接线,所述螺旋气管绕在伸缩导杆上。
优选的,所述螺旋气管内连接线的一端通过连接头一与车内数据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二与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旋气管通过固定夹一和固定夹二固定在伸缩导杆两端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具备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9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