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李箱隔物帘收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41249.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9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邓望;王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5/04 | 分类号: | B60R5/04;B60R1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箱 隔物帘 收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隔物帘收纳结构,包括行李箱工具盒泡沫、C立柱下内饰板、备胎盖板;行李箱工具盒泡沫开设有能够对行李箱隔物帘进行容纳的长条状凹槽,在左右C立柱下内饰板分别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安装行李箱隔物帘两个端部的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凹槽、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组成用于收纳行李箱隔物帘的空间,且行李箱隔物帘通过覆盖在车辆行李箱内的备胎槽处的备胎盖板隐藏。本收纳结构有效避免阻碍货物存放,同时提升了行李箱的空间利用率,另外,由于行李箱隔物帘被放在一个确定且方便取放的位置,使用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行李箱隔物帘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3、图4所示,目前行李箱隔物帘3安装于座椅后方,收纳在行李箱后部,即将行李箱隔物帘3固定安装在C立柱下内饰板2上,且行李箱隔物帘3位于用于覆盖备胎槽的备胎盖板5之上(图3中的C立柱下内饰板装饰盖板4是用于遮蔽行李箱内的其它零件)。
上述行李箱隔物帘3的收纳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当存放较重物品时,行李箱隔物帘3会阻碍货物存放,极为不便;占用行李箱空间,降低行李箱空间利用率。为了提升行李箱空间利用率和可存放较多或较大件的货物,必须将行李箱隔物帘3拆除(拆除后的行李箱隔物帘3被随意的丢弃在行李箱内不确定的地方,导致难寻找或者被货物损坏),极大的影响了使用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隔物帘收纳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行李箱隔物帘的传统收纳方式阻碍货物存放及影响行李箱隔物帘的使用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李箱隔物帘收纳结构,包括行李箱工具盒泡沫、C立柱下内饰板、备胎盖板;所述行李箱工具盒泡沫开设有能够对行李箱隔物帘进行容纳的长条状凹槽,在左右C立柱下内饰板分别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安装行李箱隔物帘两个端部的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所述凹槽、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组成用于收纳行李箱隔物帘的空间,且所述行李箱隔物帘通过覆盖在车辆行李箱内的备胎槽处的所述备胎盖板隐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C立柱下内饰板上且位于所述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之上设有用于遮蔽所述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的C立柱下内饰板装饰盖板,且所述C立柱下内饰板装饰盖板与覆盖在备胎槽处的所述备胎盖板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C立柱下内饰板装饰盖板通过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C立柱下内饰板上 ;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子和设于所述C立柱下内饰板上的卡槽,所述卡子与卡槽卡接,实现C立柱下内饰板装饰盖板通过卡子与卡槽配合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C立柱下内饰板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与所述凹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直线与车辆Y向平行。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槽壁设有拔模角。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槽壁设有Y向拔模角。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行李箱工具盒泡沫后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陈述如下:
通过在行李箱工具盒泡沫上开设凹槽及将开设在C立柱下内饰板上的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下移,使行李箱隔物帘收纳安装槽与凹槽组成用于收纳行李箱隔物帘的空间,且行李箱隔物帘通过覆盖在车辆行李箱内的备胎槽处的备胎盖板隐藏,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方式有效避免阻碍货物存放,同时提升了行李箱的空间利用率,另外,由于行李箱隔物帘被放在一个确定且方便取放的位置,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行李箱隔物帘收纳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12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系统的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移动能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