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尺桡骨骨折的可降解锌合金接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44546.2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伟;肖驰;王韦丹;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莹;李馨 |
地址: | 116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桡骨 骨折 降解 锌合金 接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戒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尺桡骨骨折的可降解锌合金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上设有加压螺钉孔、锁定螺钉孔、凹坑及辅孔;加压螺钉孔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接骨板的中央;述锁定螺钉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加压螺钉孔的两侧,每侧设有3~6个;接骨板以纯度为99.90%~99.99%的锌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接骨板力学强度增加,成本低,接骨板上设置的凹坑可以减小接骨板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有利于接骨板和皮质骨的贴合,提高接骨板的固定效果。采用锌合金制成接骨板,可降解无需取出,同时具有抑菌及促成骨的作用,有利于接骨板和骨组织的融合,促进骨折的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尺桡骨骨折的锌合金可降解接骨板。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导致骨抵抗和承载力的功能破坏。骨折愈合的过程是其重建正常结构、恢复其原有生物力学的过程。骨折的愈合需要将骨折端进行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尺桡骨骨折,是前臂非常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在现在的理念中,尺桡骨骨折需要当作关节内骨折来处理,需要给予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接骨板等内固定技术对于恢复骨折断端的稳定及骨折愈合至关重要。固定尺桡骨骨折的接骨板并不需要承受像下肢骨折那么大的张力及剪切力。目前临床常用的接骨板多为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制成,均为惰性材料不可降解吸收,在体内长期存留可能导致应力遮挡、感染及周围软组织刺激等并发症,考虑存在以上风险,所以临床上大多接骨板均需二次手术取出。
理想的骨科植入材料应该是在骨的愈合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支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在体内进行逐渐降解和吸收,而降解产物对人体是无害的。镁合金作为可吸收降解材料被广泛研究,众多研究发现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自动降解被人体吸收而不产生危害,并且镁合金的弹性模量更接近天然骨,有利于避免应力遮挡,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镁还可以促进骨细胞形成,加速骨的愈合等。但镁合金作为长期植入材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采取了很多方法,但镁合金降解太快不能维持足够长时间支撑的主要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有着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较高的强度,降解过快的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并且有着较低的化学反应性和更容易的可加工性。更重要的是区别于镁合金的点腐蚀,锌和锌合金遇到的腐蚀形式一般都是均匀腐蚀,很少发生点腐蚀和晶间腐蚀,这对于维持内植物的长时间强度是非常有利的。锌也是人体的微量元素,锌在人体的生物学功能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锌合金接骨板是具有良好机械性能、活跃抗菌性、合适降解速率的医用可降解生物材料。
现有的接骨板多为惰性金属材料,弹性模量较大,容易发生应力遮挡效应;在结构上缺少凹凸的设计,不利于接骨板与骨的结合及长入;现有的接骨板不能降解吸收,在骨折愈合后还需二次手术取除,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尺桡骨骨折的可降解锌合金接骨板。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尺桡骨骨折的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上设有加压螺钉孔、锁定螺钉孔、凹坑及辅孔;所述加压螺钉孔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接骨板的中央;所述锁定螺钉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加压螺钉孔的两侧,每侧设有3~6个;所述接骨板以纯度为99.90%~99.99%的锌合金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凹坑分布在接骨板的正面和背面,其分布可以均匀间隔的沿着接骨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行,也可以任意间隔的排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凹坑为半曲形,直径为2~3mm,深度为0.5~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接骨板本体在尺桡骨本体周向为适配其生理结构的圆弧形,符合骨骼的原始解剖结构;有利于接骨板更好的与骨骼进行匹配。接骨板本体长度为80mm~160mm,厚度为2.0mm~3.0mm,宽度为10mm~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4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智能温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床垫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红外测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