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46799.3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桂存兵;骆雪汇;罗隆;朱洪雷;傅鹤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100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适用 大占空 buck 变换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和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和寄生电容,能够实现非同步整流,从而降低成本;辅助支路由第三电容、第三三极管、副边线圈以及可控的第二开关管形成,能够对辅助电路进行控制,实现可控,且使得第三二极管的应力小,占空比增大该应力会减小,因此在大占空比范围内使得第二开关管能实现软开关,损耗小且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作为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和设备,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变换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是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BUCK变换器中,应用零电压软开关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开关损耗以及提高变换器效率。现有的BUCK变换器的辅助电路不可控,当需要对电流进行整流以适应某些应用场合时,必须设置两个主开关管作为同步整流管于主电路中;另一方面,现有的BUCK变换器如基于准谐振零电压软开关技术的变换器,其在大占空比条件下开关管、二极管的电压应力高,最终造成的损耗大,BUCK变换器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和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包括:耦合电感元件、第一电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二极管、寄生电容和电源;
所述耦合电感元件包括励磁电感、漏感、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所述原边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以及所述励磁电感一端,所述原边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漏感一端以及所述励磁电感另一端,所述漏感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一电容用于与负载并联;
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寄生电容并联;
所述副边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副边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原边线圈连接所述漏感的一端、所述副边线圈连接所述第二单元的一端为同名端;
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备,包括所述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以及所述负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和寄生电容,能够实现非同步整流,从而降低成本;辅助支路由第三电容、第三三极管、副边线圈以及可控的第二开关管形成,能够对辅助电路进行控制,实现可控,且使得第三二极管的应力小,占空比增大该应力会减小,因此在大占空比范围内使得第二开关管能实现软开关,损耗小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同步的适用大占空比的BUCK变换器工作过程的参数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未经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6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噪音的水箱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材托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