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47564.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2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北春;周彦松;袁茂成;张起;王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抗滑桩 人工 挖孔桩 提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变异性较大、安装质量无保证、无法准确计算受力、施工人员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顶部圈梁和一个底部圈梁,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之间通过中间支撑连接,所述的中间支撑包括多首尾分别于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连接的支腿,相邻的支腿间通过加强连系梁及斜梁连接,顶部圈梁上设置有横向连系梁和横杆,顶部圈梁与底部圈梁和支腿连接形成的结构中,左侧支腿的左侧底部圈梁为出渣口,所述的横杆上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卷场机,绳索的另一端位于出渣口处;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可爆破施工的竖向矩形人工挖孔提升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
背景技术
抗滑桩一般存在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山体不稳定,无法进行爆破作业,多采用人工挖孔或者机械在山脚下施工。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工程名词,用人力挖土石、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矩形抗滑桩在山体滑坡处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路段,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对山体扰动小,可以适应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但挖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为保证挖孔桩井下作业安全,通常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或简易提升支架。但因脚手架有以下特异性:1、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2、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存在较大变异;3、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等均较大;4、与山体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简易提升支架可以满足挖孔出渣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下问题:1、施工区域外露,无法排除山体顶部落石产生的安全隐患;2、不利于现场施工标准化;3、抗滑桩施工较多受施工空间限制,无法摆放提升支架;4、孔口作业人员没有安全可靠的作业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脚手架变异性较大、安装质量无保证、无法准确计算受力、施工人员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顶部圈梁和一个位于顶部圈梁下方的底部圈梁,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平行且底部圈梁的尺寸大于顶部圈梁,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之间通过中间支撑连接,所述的中间支撑包括多首尾分别于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连接的支腿,相邻的支腿间通过加强连系梁及斜梁连接,顶部圈梁上设置有横向连系梁和横杆,顶部圈梁与底部圈梁和支腿连接形成的结构中,左侧支腿的左侧底部圈梁为出渣口,所述的横杆上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卷场机,绳索的另一端位于出渣口处。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竖向人工挖孔提升,其制作简单,支撑效果更好,周转利用率更高,安全性更高、计算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7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三头雕铣机的三联刀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快速强排型预制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