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凸轮型钢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50688.X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7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良;邢士波;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联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3/02 | 分类号: | F16H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凸轮 型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凸轮型钢,属于型钢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型钢本体,型钢本体呈柱状,型钢的周面包括基圆弧面和工作弧面,基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基圆弧面上任意一点到型钢本体回转中心的距离,达到为更换凸轮提供便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轮型钢。
背景技术
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则是指机械的回转或滑动件,它把运动传递给紧靠其边缘移动的滚轮或在槽面上自由运动的针杆。
现有可参考的公告号为CN1270870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凸轮的加工方法,包括:先得到基于滚子测量法的表征凸轮设计曲线的坐标数组;然后根据凸轮设计曲线上的若干个相邻点的坐标值用几何法推算出圆型切削刀具旋转中心的一个相应点的坐标值,并重复该的过程以得到对应于整个设计曲线的切削刀具旋转中心的相对运动曲线;使凸轮和切削刀具按照上述相对运动曲线产生相对运动在凸轮加工设备上对凸轮进行加工。
但是上述凸轮的加工方法比较复杂,加工周期较长,由于凸轮机构容易磨损,通过前述方法再加工一个与损坏的凸轮外形一致的凸轮会浪费较长的时间,为更换凸轮提供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凸轮型钢,达到为更换凸轮提供便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凸轮型钢,包括型钢本体,型钢本体呈柱状,型钢的周面包括基圆弧面和工作弧面,基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基圆弧面上任意一点到型钢本体回转中心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加工特定截面尺寸的型钢本体,再将型钢本体以不同的长度尺寸进行截取,从而获取厚度不同的凸轮但截面形状一致的凸轮,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比较灵活,且在一个被截出的凸轮损坏后,可重新截取一个同样尺寸的凸轮,对已损坏的凸轮进行更换,为更换凸轮提供便利。
优选的,所述基圆弧面与工作弧面的一个连接处设置有抬升弧面,抬升弧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型钢本体的纵截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抬升弧面的设置,可为与凸轮配合的使用的从动件能够在凸轮转动时平滑的从基圆弧面移动至工作弧面,从而降低从动件在与凸轮发生相对移动时发生刚性碰撞的概率,从而降低凸轮机构在工作时发生的磨损,降低凸轮的更换频率。
优选的,抬升弧面与基圆弧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过度弧面,第一过度弧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型钢本体的截面外,第一过度弧面与基圆弧面相切,第一过度弧面与抬升弧面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度弧面的设置,可为与凸轮配合使用的从动件在从基圆鼓面移动至抬升弧面时提供平滑的过渡,从而降低从动件在与凸轮发生相对移动时发生刚性碰撞的概率,减少凸轮机构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并延长凸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基圆弧面远离抬升弧面的一侧设置有下降平面,下降平面与基圆弧面相连接,下降平面与工作弧面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降平面的设置,可在凸轮的工作弧面推动从动件完成进给动作后使从动件回到与基圆弧面相对的初始位置,以便于进行下一工作周期的进给动作,从而实现复位,且平面相对于曲面更容易加工,从而提高该凸轮型钢加工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下降平面与工作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过度弧面;第二过度弧面与工作弧面相切,第二过度弧面与下降平面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度弧面的设置,可为与凸轮配合使用的从动件在从工作弧面移动至下降平面时提供平滑的过渡,从而减少凸轮从动件在与凸轮发生相对移动时发生刚性碰撞的概率,减少凸轮机构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并延长凸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联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联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0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