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54282.9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5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步高;郭泉锋;蒋隆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43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间距 检测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包括底板,其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侧壁中部连接导轨且导轨延伸至底板另一端,导轨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两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定位锂电池的两个极耳以检测两个极耳的间距,每个所述检测模块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紧定螺钉与导轨锁紧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第一检测块正立面垂直连接第一夹爪,第二检测块正立面设有与第一夹爪相对的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形成用于检测极耳宽度的间隙;底板上还开设有容纳待检测锂电池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指向所述容纳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极耳是生产锂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电体。锂电池包括两个极耳,两个极耳的间距是电池的重要参数,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的正负极耳间距进行测量是电池封装前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不同规格的电池对极耳的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两个极耳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均影响后续生产作业的装配等。
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池的两个极耳间距进行检测时,一般是直接用尺子测量或者将电池的两个极耳放置在尺子上读数,检测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每个操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同造成读数的不同,从而造成产品一致性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耳间距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侧壁中部连接导轨且导轨延伸至底板另一端,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两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定位锂电池的两个极耳以检测两个极耳的间距,每个所述检测模块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紧定螺钉与导轨锁紧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所述第一检测块正立面垂直连接第一夹爪,所述第二检测块正立面设有与第一夹爪相对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形成用于检测极耳宽度的间隙;
所述底板上还开设有容纳待检测锂电池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指向所述容纳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检测单元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第一检测块的正立面设置第一夹爪,第二检测块的正立面设置第二夹爪,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可在导轨上滑动,根据待检测锂电池的规格,调整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检测极耳的宽度,调整两个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检测极耳的间距,一次调整即可实现批量化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底板;10、容纳腔;2、安装板;3、导轨;30、紧定螺钉;31、限位块;4、检测单元;5、检测模块;50、第一检测块;51、第二检测块;52、第一夹爪;53、第二夹爪;54、突起;540、一级台阶;541、二级台阶;542、三级台阶;55、卡块;550、凸起部分;56、包裹边;560、缺口;6、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42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间敏感开关
- 下一篇:一种可调衰减信道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