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57105.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8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牛芳;罗伟;王翰锋;张红顺;李小炯;梁兴;郑祥玉;龚艳艳;裘星;李殿新;王鹏涛;崔名双;王志星;王诗珺;张斌;闫黎黎;刘刚;戈铁柱;贾楠;魏琰荣;颜淑娟;杜伯犀;王学文;刘鹏中;马慧艳;王建朋;陈怀俊;刘振宇;于海鹏;陈喆;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浓淡 分离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煤粉供应机构、过渡通道、内/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顺次连接,煤粉供应机构包括风粉管和浓淡分离器,风粉管与稳燃腔相连通,浓淡分离器可拆卸地连接在风粉管上;内二次风导风筒同轴间隔设置在外二次风导风筒内,过渡通道同轴间隔设置在内二次风导风筒内;内二次风导风筒的出口端形成有一个扩口,且扩口的角度与稳燃腔的角度相同。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空气分成内、外二次风分别进入燃烧器,内二次风与过渡通道相结合使煤粉和空气充分混合,外二次风可以在稳燃腔内形成沿稳燃腔壁面流动的冷却空气层,避免稳燃腔壁面积灰结焦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属于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粉工业锅炉领域,出现了诸如钝体燃烧器、旋流燃烧器以及逆喷燃烧器等多种燃烧器,其共同点在于利用高温回流区作为点火源,点燃煤粉气流,达到煤粉高效低氮燃烧的目的。但是由于煤粉在燃烧器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燃烧,燃烧器内部的温度可达1100℃以上,燃烧器长期处于高温燃烧区,因此存在高温热腐蚀的现象;而且煤粉工业锅炉相比链条炉和循环流化床,存在负荷调节范围窄且低负荷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燃尽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负荷调节范围宽、稳燃和低氮特点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包括煤粉供应机构、过渡通道、内二次风导风筒、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其中,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顺次连接组成燃烧器本体,所述煤粉供应机构包括风粉管和浓淡分离器,所述风粉管布置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所述稳燃腔相连通,所述浓淡分离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风粉管上,用于使给入所述稳燃腔的煤粉呈内浓外淡或内淡外浓的浓度分布;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与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所述过渡通道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与所述过渡通道之间形成内二次风通道;同时,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的出口端形成有一个扩口,且所述扩口的角度与所述稳燃腔的角度相同,由此使所述内二次风通道的出口端方向平行于所述稳燃腔的壁面。
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在所述内二次风通道内设置有可动轴向叶轮组件,用于使内二次风经过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后形成具有切向速度的旋转气流。
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包括:轴向叶轮,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通道内且可沿轴向移动;可调节伸缩拉杆,所述可调节伸缩拉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副与所述轴向叶轮连接;锁紧拉杆,通过第二铰接副与所述可调节伸缩拉杆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产生旋转气流的旋流数应控制在0~2范围内。
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和外二次风导风筒通过沿周向分布的若干个可动定位组件连接,所述可动定位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外二次通道的截面积。
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光孔,且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为柔性筒壁;同时,所述可动定位组件主要由调节螺栓和密封垫圈组成,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密封垫圈和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的光孔后与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外二次风的风速应控制在20~50m/s范围内,所述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的比例优选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7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工业摇臂钻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港口航道淤泥清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