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59539.X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全;常雷;马克勤;岳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福淮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85 | 分类号: | H03K17/785;H03K17/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切换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切换电路,包括档位切换电路、高压电源以及低压电源,档位切换电路与高压电源以及低压电源连接,所述档位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34、光耦U12、电阻R35、电阻R37、电阻R36、光耦U13、光耦U14、电阻R38以及电阻R39,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光耦U12的第一引脚,光耦U12的第二引脚接光耦U14的第三引脚,光耦U14的第二引脚、电阻R37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光耦U13的第一引脚,光耦U13的第二引脚接光耦U14的第四引脚,光耦U14的第六引脚接电阻R39的一端以及电阻R38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体积小,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切换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电压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不同芯片可能需要不同的供电电压要求,而这些芯片同属于一个系统,如果单独通过不同的电源进行供电将会造成器件繁多,芯片体积大,并且造成成本增高,所以对于不同的供电电压要求设计电压切换电路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对电路系统单独通过不同的电源进行供电,造成器件繁多,芯片体积大,并且成本增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压切换电路,包括档位切换电路、高压电源以及低压电源,所述档位切换电路与高压电源以及低压电源连接,所述档位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34、光耦U12、电阻R35、电阻R37、电阻R36、光耦U13、光耦U14、电阻R38以及电阻R39,所述电阻R34的一端接+5V电源,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光耦U12的第一引脚,光耦U12的第二引脚接光耦U14的第三引脚,光耦U12的第四引脚外接电源PWR_IN+,电阻R35的一端作为第一控制端,电阻R37的一端以及光耦U14的第一引脚均接地,光耦U14的第二引脚、电阻R37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6的一端接+5V电源,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光耦U13的第一引脚,光耦U13的第二引脚接光耦U14的第四引脚,光耦U13的第四引脚外接电源PWR_IN+,光耦U14的第六引脚接电阻R39的一端以及电阻R38的一端,光耦U14的第五引脚以及电阻R39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档位切换电路接受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的控制选通高压电源以及低压电源所在回路实现高低压两档切换,通过芯片U12以及芯片U13完成控制端与高压电源以及控制端与低压电源之间的隔离,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需要高压供电时通过档位切换电路切换到高压电源,需要低压供电时通过档位切换电路切换到低压电源,需要对不同模块进行高低压分别控制时可以同时切换选通高压电源和低压电源,不需要单独通过不同的电源进行供电,减少器件数量,减少芯片体积,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电源包括场效应管Q7、电阻R13、模拟开关Q5、场效应管Q1、电阻R2、电容C2、电容C1、电阻R1、光耦Q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以及电容C3,所述场效应管Q7的第五引脚至第八引脚均接光耦U13的第三引脚,场效应管Q7的第一引脚至第三引脚均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7的第四引脚以及模拟开关Q5的第四引脚;场效应管Q1的第五引脚至第八引脚均接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电源VCC1,场效应管Q1的第一引脚至第三引脚、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容C1的正极均连接到一起,电容C1的正极接电源VCC,电容C1的负极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的正极作为电源输出正端接口,电容C1的负极作为电源输出负端接口;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场效应管Q1的第四引脚均接光耦Q2的第三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福淮矿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福淮矿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95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消音减震及混合功能的用于蒸汽直接加热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布匹搬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