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箱转轴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60251.4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7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雷作钊;薛天宝;李以聪;叶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吴志龙;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转轴 润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转轴润滑结构:包括同轴安装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安装于转轴同一端,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通过一轴承端盖活动安装于变速箱内,轴承端盖与变速箱之间还设置有油路套筒,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对轴承润滑充分,避免了轴承因缺少润滑而引起轴承磨损或卡死、断带一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转轴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指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然而变速箱在高速运转中常出现因为润滑不充分而导致轴承磨损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轴承卡死,导致减速箱无法工作,甚至破坏变速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速箱转轴润滑结构,解决润滑不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变速箱转轴润滑结构:包括同轴安装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安装于转轴同一端,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通过一轴承端盖活动安装于变速箱内,所述的轴承端盖与变速箱之间还设置有油路套筒;
所述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之间安装有导油分隔套筒,导油套的前、后端面上对应两个角接触球轴承设置有环形储槽,环形储槽的顶部与底部均通过设置第一导油油路与外部的润滑油油路连接,环形储槽的靠近转轴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滴流孔,导油分隔套筒通过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压紧;
所述的轴承端盖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导油油路设置第二导油油路,所述的油路套筒上对应第二导油油路设置有第三导油油路,所述的第三导油油路连通减速器内部的润滑油系统。
进一步的,位于顶部的第二导油油路回路上设置有第三导油油路并连的辅助油路,所述的辅助油路与外部的应急滑油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应急滑油器包括应急油箱,应急油箱螺固于变速箱的外壳上,应急油箱输出口安装于应急油箱的底部,应急油箱输出口经带有开关阀的管路与辅助油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滴流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导油油路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与轴承端盖之间设置有衬套,衬套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导通第一导油油路与第二导油油路的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盖位于外端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防溢油油路,防溢油油路连通减速器内部的润滑油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防溢油油路不与位于底部的第二导油油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油分隔套筒上设置有腰槽,第一导油油路的输入端贯通腰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油油路的输出端通过并连设置两个小导油油路分别与导油套的前、后端面上的环形储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导油油路的输入端上设置有阻尼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合理,对轴承润滑充分,避免了轴承因缺少润滑而引起轴承磨损或卡死、断带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变速箱;2-第三导油油路;3-辅助油路;4-开关阀;5-应急油箱;6-转轴;7-防溢油油路;8-第二导油油路;9-衬套;10-轴承端盖;11-油路套筒;12-阻尼孔;13-第一导油油路;14-小导油油路;15-环形储槽;16-角接触球轴承;17-滴流孔;18-导油分隔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0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动杆的辅助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单元中过滤箱用的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