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连杆型腔结构、压铸模以及压铸连杆毛坯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62218.5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6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何柳青 |
地址: | 40157***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连杆 结构 以及 毛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连杆型腔结构、压铸模以及压铸连杆毛坯件,包括开设于动模上的连杆体型腔,所述连杆体型腔一端用于连杆大头成型,另一端用于连杆小头成型,中部用于连杆筋板成型;所述连杆大头型腔包括两个用于与连杆盖贴合的凸出部和两个凸出部之间的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凸出部与连杆盖的贴合面、弧形凹槽的内侧面和连杆小头的外侧壁均连接有沟槽,且通过沟槽连接有集渣包型腔;所述集渣包型腔底部开有用于顶针顶出的安装孔。本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在连杆体铸件上留下凸点等痕迹,保持连杆体的动平衡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杆压铸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压铸连杆型腔结构、压铸模以及压铸连杆毛坯件。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铸造通常加工方式为浇铸和压铸两种方式,其中压铸模具中分为动模和定模,在动模上开设流道和与流道连通的铸件型腔,虽然用于连杆体成型的型腔在动模和定模上各有一部分,但是为方便铸件脱模,铸件成型后将预留在动模上,并通过顶针将铸件以及流道同步顶出;
其中,为能够将铸件顶出,顶针的顶出位置在连杆大头、连杆小头以及连接筋板上均有分布;
顶针顶出位置将在铸件形成过程中形成凸出部,影响产品的动平衡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铸连杆型腔结构、压铸模以及压铸连杆毛坯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铸连杆型腔结构,包括开设于动模上的连杆体型腔,所述连杆体型腔一端用于连杆大头成型,另一端用于连杆小头成型,中部用于连杆筋板成型;
所述连杆大头型腔包括两个用于与连杆盖贴合的凸出部和两个凸出部之间的弧形凹槽,
两个所述凸出部与连杆盖的贴合面、弧形凹槽的内侧面和连杆小头的外侧壁均连接有沟槽,且通过沟槽连接有集渣包型腔;
所述集渣包型腔底部开有用于顶针顶出的安装孔。
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凹槽的内侧面和连杆小头外侧面与集渣包之间设置有凸点型腔,所述凸点型腔底部开有用于顶针顶出的安装孔。
进一步限定,所述集渣包型腔连接有排气道。
一种压铸模,包括压铸连杆体型腔结构。
一种压铸连杆毛坯件,采用压铸连杆型腔结构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中,将顶针的顶出的安装孔位置移动到集渣包型腔内和凸点型腔内,在集渣包和凸点上形成顶针位,且集渣包型腔通过沟槽与连杆大头型腔和连杆小头型腔连接,铸件成型后,沟槽内将形成用于连接集渣包型和铸件之间的连接筋条,作为力传导部位,在集渣包被顶出的时候通过连接筋条将铸件带出,实现脱模;
由于,连杆大头型腔中两个用于与连杆盖贴合的凸出部和两个凸出部之间的弧形凹槽,均为后期切削加工面,连杆小头外壁处也作为方便加工的外侧面,该处的连接筋条在切除浇道的时候可以一并切除,能够通过后期加工过程中,将连接筋条将被切削去除,能够避免在连杆体铸件上留下凸点等痕迹,保持连杆体的动平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铸连杆毛坯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连杆大头1、连杆小头2、连杆筋板3、凸出部4、弧形凹槽5、连接筋条6、集渣包7 、凸点8、顶针位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2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手动拆装的计算机机箱
- 下一篇:一种通过拼接乳贴实现的透气薄文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