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用底泥绞吸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63144.7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5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唐毅;邵峙玮;陈婷;黄讯;叶胜梅;叶林;梅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7/04;E02F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北碚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用底泥绞吸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用底泥绞吸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尾部设置有垂直绞吸装置和横移装置,所述垂直绞吸装置与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存储箱通过吸泥管贯通设置,所述吸泥管上设置有泥浆泵,所述船体的前端设置有位移装置;所述垂直绞吸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向下固定连接有吸泥罩,所述吸泥罩下端开口设置,所述吸泥罩正下方设置有铰刀头,所述铰刀头的轴线竖向设置,所述铰刀头沿船体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挡板,所述铰刀头沿横移机构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挡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吸泥质量高、操控便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泥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用底泥绞吸船。
背景技术
绞吸式挖泥船是利用转动着的绞刀绞松河底或海底的土壤,与水泥混合成泥浆,经过吸泥管吸入泵体并经过排泥管送至排泥区。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时,挖泥,输泥和卸泥都是一体化,自身完成,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风浪小、流速低的内河湖区和沿海港口的疏浚。
现阶段吸泥船大都采用船体在以固定位置为圆心进行扇面式转动进行璇铰以及吸泥的动作,并配合微量的前进实现连续不断工作,铰刀大都通过倾斜机构下降至底泥内,配合横移机构,完成扇面吸泥,但是由于液面高度不同,铰刀的倾斜角度不一,且为了保障动力机构不浸入底泥内,在旋转角度小时,铰刀进入底泥的厚度较小,单次扇面吸泥时量较少,由于泵体吸引的作用,导致进入到存储箱内的底泥少水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吸泥质量高、操控便捷的河道用底泥绞吸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用底泥绞吸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尾部设置有垂直绞吸装置和横移装置,所述垂直绞吸装置与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存储箱通过吸泥管贯通设置,所述吸泥管上设置有泥浆泵,所述船体的前端设置有位移装置;所述垂直绞吸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向下固定连接有吸泥罩,所述吸泥罩下端开口设置,所述吸泥罩正下方设置有铰刀头,所述铰刀头的轴线竖向设置,所述铰刀头沿船体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挡板,所述铰刀头沿横移机构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挡板。
在使用时,将船体行进至规定水域内,位移装置插入底泥内起到,起到定位作用,升降机构带动铰刀头垂直插入底泥内,横移装置带动船体绕着唯一装置做扇形动作同时,铰刀头开始工作将底泥搅动,前进方向上的升降挡板升起,后方的升降挡板配合两侧的固定挡板形成一个收集空间,配合吸泥罩将搅动起的底泥进行吸取,本方案能够保障铰刀头始终垂直位于底泥浸入搅动,保障最大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水分进入到吸泥罩范围内,保障底泥的成分,当做反向运动时,两个升降挡板交替起落,完成换位阻挡。
作为优化,所述吸泥罩下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铰刀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吸泥罩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正对所述升降挡板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固定挡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供底泥通过的穿孔。
这样,能够为固定挡板、升降挡板和铰刀头提供安装基础,同时为底泥通过提供一个通过的通道,保障吸取的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铰刀头通过软轴与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这样,在底部的垂直绞吸装置长期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保障动力的输入,也避免第一驱动电机长期浸在水中造成的影响。
作为优化,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吸泥罩之间的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自由端与所述升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固定端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这样,便于实现第一液压缸带动升降挡板进行切换,在往复的运动过程中能及时切换且可以保障升降挡板的稳定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科广化(重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3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罩耳带焊接机
- 下一篇:一种吸泥取样船用钻铰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