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66002.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6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田;周宏林;蒲晓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453 | 分类号: | H02M5/453;H02M1/08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蒋斯琪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流器 并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两路并联模块、变压器和电网,并联模块包括电机侧变流器、电容、电网侧变流器,所述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分别连接至两路并联模块,两路并联模块的输出均连接至变压器,通过电压器输出到电网;两路并联模块还配置有一风电变流器并联控制装置,通过风电变流器并联控制装置的均流控制两路并联模块。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风电变流器电机侧变流器并联模块间不均流的问题,特别适用于风电变流器能量变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变流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碳排放,全球都大力发展风能,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不断提升。为了不断优化度电成本以满足风电平价上网的需求,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单个机组的容量不断提升。风电变流器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能量变换装置,采用并联技术来实现容量的提升。
目前,风电变流器的主流拓扑结构为背靠背的三相PWM变换器,并联时电机侧变流器和电网侧变流器内部并联模块通过电感并联,再分别连接到风力发电机机端和电网三相端子。为了尽可能提升变流器的容量,需要对并联的各个模块进行均流控制。电网侧变流器由于采用较大的滤波电感并联,各个并联模块通过独立的电流环可以很容易的实现模块间均流控制。
由于电机本身有很大的等效电感,为了控制成本,电机侧变流器滤波电感感值一般都很小,考虑到开关频率,实际控制时无法采用跟电网侧变流器类似的控制策略来实现电机侧变流器并联模块之间的均流。因此电机侧变流器一般只对总电流进行控制,经过控制计算得到PWM信号同时用于控制机侧变流器各并联模块的功率开关。在变流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成本和制造工艺的影响,并联模块中开关器件、滤波电感和连接线路的等效参数会在技术要求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策略,电机侧变流器各并联模块将存在不均流的问题,尤其在动态过程中,不均流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有需要通过改进控制策略,实现电机侧变流器并联模块间的均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风电变流器电机侧变流器并联模块间不均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系统,可有效控制并联模块的电流及模块间的均流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发电机、两路并联模块、变压器和电网,所述两路并联模块包括电机侧变流器A和电机侧变流器B、电网侧变流器A和电网侧变流器B,其中:电机侧变流器A和电网侧变流器A之间直流母线电压连接,组成并联模块A;电机侧变流器B和电网侧变流器B之间直流母线电压连接,组成并联模块B;所述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分别连接至并联模块A和并联模块B,并联模块A和并联模块B的输出连接至变压器,通过变压器输出到电网;其中,并联模块A和并联模块B连接有一风电变流器并联控制装置,所述风力发电机连接至并联模块A和并联模块B的输出线路上再分别连接至所述风电变流器并联控制装置的输入,风电变流器并联控制装置的均流输出连接至并联模块A和并联模块B。
所述风电变流器并联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采集两路并联模块三相电流的电流采集单元,用于控制电机侧变流器的电流与输出限幅的电流控制及限幅单元,用于控制并联模块A的控制单元A和用于控制并联模块B的控制单元B;所述风力发电机的两路输出分别连接至电流采集单元的输入端,电流采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电流控制及限幅单元的输入端,电流控制及限幅单元的输出分成两路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A和控制单元B的输入端,控制单元A和控制单元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并联模块A和并联模块B。
所述电流控制及限幅单元包括总电流控制器、电流差值控制器和限幅模块;所述总电流控制器根据来自转速外环或转矩外环控制环路输出的指令电流和电机侧变流器的总电流输出电机侧变流器的给定电压;所述电流差值控制器根据输入端得到的并联模块A、B的电流差值输出补偿电压初始值,所述限幅模块根据电流差值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初始值进行限幅得到补偿电压值并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6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组合式推拉窗
- 下一篇:一种新型板式蓄热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