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弯管加工的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0840.0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3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喜;樊强;张新彦;杨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恒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G01B5/24;G01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吴从吾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弯管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工弯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弯管加工的检具。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底盘;弧面台,弧面台固定于底盘,弧面台与底盘垂直的一面为弧面,弧面的弧度适配于合格弯管产品的弧度;第一翻板;第一定位柱;孔位检测装置,孔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二翻板,控制盒,伸缩杆,检测头;第二翻板固定于底盘的周缘、且第二翻板垂直于底盘所在的平面,控制盒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翻板上,伸缩杆与控制盒连接,检测头与伸缩杆连接,检测头沿径向截面的形状适配于待检测弯管上的孔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弯管加工的检具,可以解决弯管在加工后的弯曲角度与打孔位置检测中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弯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弯管加工的检具。
背景技术
弯管是使用成套设备进行弯曲的管,目前,无论是哪种机器设备或管道,都会用到弯管,因此弯管被广泛应用于运输、机械、化工等行业中。为了得到弯管,需要将直管通过弯折工艺加工为弯管,而弯管在使用时需要与各种接口以及管道进行连接,因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弯管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机械加工,例如翻边、冲孔等。加工结束得到的弯管,如果弯曲角度、打孔位置发生误差,则是不合格产品,不能投入使用,加工结束后的弯管需要先经过弯曲角度检查以及打孔位置检查之后,才能投入使用。而如果使用测量工具分别对弯管的弯曲角度、打孔位置进行测量,则会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同时检测弯管的弯曲角度与打孔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弯管在加工后的弯曲角度与打孔位置检测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弯管加工的检具,使得可以解决弯管在加工后的弯曲角度与打孔位置检测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弯管加工的检具,包括底盘,底盘用于承载待检测弯管;弧面台,弧面台固定于底盘,弧面台与底盘垂直的一面为弧面,弧面的弧度适配于合格弯管产品的弧度;第一翻板,第一翻板可移动地连接于底盘;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固定于第一翻板靠近弧面台的一侧;孔位检测装置,孔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二翻板,控制盒,伸缩杆,检测头;第二翻板固定于底盘的周缘、且第二翻板垂直于底盘所在的平面,控制盒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翻板上,伸缩杆与控制盒连接,检测头与伸缩杆连接,检测头沿径向截面的形状适配于待检测弯管上的孔的形状。
另外,第二翻板上设有第三翻板,第三翻板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二翻板,第三翻板垂直于底盘所在的平面、第三翻板垂直于第二翻板所在的平面。通过在第二翻板上设置第三翻板,使得对弯管进行孔位检测时,第三翻板沿第二翻板进行位移至与待检测弯管的末端抵接,以使待检测弯管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晃动或者偏移。
另外,第三翻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固定于第三翻板。通过在第三翻板上设置第二定位柱,使得第三翻板沿第二翻板进行位移至与待检测弯管的末端抵接时,待检测弯管的末端套设于第二定位柱,进一步对待检测弯管进行限位与固定。
另外,检测头远离伸缩杆的端面设有倒角。通过在检测头远离伸缩杆的端面设置倒角,使得孔位检测过程中,检测头更容易伸入孔中,不会发生碰撞导致待检测弯管偏移。
另外,第一翻板包括翻转部和底座,底座可移动地连接于底盘,翻转部可翻转地连接于底座,翻转部垂直于底座所在的平面。通过设置翻转部,使得安装待检测弯管时可以先将待检测弯管的一端垂直于底座套设于第一定位柱,再将翻转部翻转以使待检测弯管平行于底座所在的平面,方便安装拆卸待检测弯管。
另外,翻转部设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可移动地设置于翻转部上,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待检测弯管,使得检测过程中待加工弯管更稳定,不会发生偏移导致位置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恒盛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恒盛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0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工业用集成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人体模型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