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虚焊检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1282.X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0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G01R31/66;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力电池 模组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虚焊检测的装置,属于电池模组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其主要通过串接各个电芯,并设置多个探测单元,以同时测量多个电芯和连接组件焊接处的电阻,尤适用于四端法等方法测量。同时,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多个电芯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串接在一起,与其使用工况相适应,与仅针对于一个电芯和连接组件的焊接处的测量方式相比,本申请还具有测量时电流、电压稳定,测量数值更为精确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虚焊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动力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所需要的使用电压或电流,需要利用连接组件对动力电池的电芯进行串联或并联焊接,形成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的动力电池组。但是,在对电芯极柱和连接组件焊接时,由于异物等存在或工艺参数等因素,导致动力电芯的极柱在与连接组件的焊接过程中会存在虚焊的问题。
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测虚焊,包括以下技术手段:
(1)通过外力将动力电池组拨几下、摇几下,若动力电池成组没有出现松动时,则确定为没有虚焊;或,在对动力电池进行焊接时,通过肉眼观察法对焊点进行观测,判断是否存在虚焊;
(2)通过三维CCD扫描焊接位置,通过焊接外观和高度等因素判定是否虚焊;
(3)通过EOL动力测试,采集模组动态下单体电压的瞬间变化值,并相应的计算得出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值,再通过直流内阻值的大小判断单体电芯的焊接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外力拨动电池组有可能会导致,连接组件与电芯的焊接强度减弱;
(2)当采用较厚的连接组件时,CCD扫描无法扫描通过外观来判定是否存在虚焊;
(3)EOL设备上单体电压采集的数据由于包含电芯本身的直流内阻(单体电芯瞬间受电流电压升降速率的不一致性会对其数据判断造成偏差)、从控板制造的一致性、EMC干扰等都会影响单体电压采集的准确度,从而影响直流内阻准确度,从而降低测试值的重复性、置信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虚焊检测的装置,其可较为精确地测得连接组件和电芯极柱焊接处的电阻值。
本申请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虚焊检测的装置,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包括有多个电芯和多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电芯的极柱焊接,所述多个电芯通过连接组件而正负极相连地串联在一起,所述连接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极柱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装置包括有:
多个探测单元,与各连接组件数量相对应,每个探测单元包括两根第一探针;
电流单元,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所述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分别和串联在一起的电芯的两端导电接触,以形成电流回路,所述电流单元用于对串联在一起的电芯进行充放电;
框体,多个探测单元安装在框体上,所述框体具有使各探测单元中一根第一探针导电接触于对应连接组件的外表上,而另一根第一探针则穿入对应连接组件的定位孔并与极柱导电接触的第一位置;电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个探测单元当中两根第一探针所接入部位的电阻。
优选的,所述电流单元的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安装在所述框体上。
优选的,所述电流单元包括有两组分别构成其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有若干个第二探针,在框体处于第一位置时,两组连接部中的第二探针分别和串联在一起的电芯的两端导电接触。
优选的,每组连接部中的第二探针的数量在9根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1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窄龙骨的幕墙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弹抗皱保形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