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1554.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6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0 | 分类号: | F01N1/00;F01N3/20;F01N13/18;F01N13/08;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万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1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消声器 混合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该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结构相同的上支撑筒、下支撑筒,上支撑筒的环形侧壁包括沿径向向外倾斜设置的外凸环壁,外凸环壁的尾端设置沿径向向内倾斜的内翻边,外凸环壁的前端设置内凹环壁,内凹环壁的前端沿周向设置喇叭状的外翻边,装配时管体由外翻边插入相应上支撑筒或下支撑筒,内凹环壁的内径不大于管体的外径,外凸环壁的内径大于管体的外径,且内翻边的最小内径不大于管体的外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SCR催化消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
背景技术
为符合目前发动机执行的尾气排放标准,发动机生产商一般使用SCR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Technology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使尾气达到所要求的排放标准;现有技术中,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5297700U、名称为集成式SCR催化消声器的专利文献中,记载了集成式SCR催化消声器,其中需要用到两个支撑板,用于对管体进行支撑;现有技术的支撑板,对管体进行支撑的通孔直接开设在支撑板上,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对管体的夹持效果不佳,且装配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夹持效果好的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结构相同的上支撑筒、下支撑筒,上支撑筒的环形侧壁包括沿径向向外倾斜设置的外凸环壁,外凸环壁的尾端设置沿径向向内倾斜的内翻边,外凸环壁的前端设置内凹环壁,内凹环壁的前端沿周向设置喇叭状的外翻边,装配时管体由外翻边插入相应上支撑筒或下支撑筒,内凹环壁的内径不大于管体的外径,外凸环壁的内径大于管体的外径,且内翻边的最小内径不大于管体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板体的下端沿边缘设置延伸边,延伸边的端部向内倾斜设置,以使延伸边延伸至上支撑筒、下支撑筒时与内翻边相连。
进一步,所述内翻边、外凸环壁、内凹环壁、外翻边一体注塑成型设置。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沿轴向延伸设置的上支撑筒、下支撑筒对管体进行支撑,可以在板体较薄的情况下,增加上支撑筒、下支撑筒与管体的接触,提高支撑牢固程度;(2)依次设置的外翻边、内凹环壁、外凸环壁、内翻边,使得上支撑筒、下支撑筒的侧壁的截面呈近似S形,其结构牢靠,且喇叭状设置的外翻边,其开口端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直径,便于管体插入上支撑筒、下支撑筒;(3)通过内凹环壁、内翻边的内径与管体相配合,可有效的对管体进行夹持,避免管体晃动,且外凸环壁的设置,使得内翻边略具弹性,可以更好的对管体进行夹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单个混合腔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板体1,上支撑筒2,外翻边21,内凹环壁22,外凸环壁23,内翻边24,下支撑筒3,延伸边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催化消声器混合腔支撑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设置结构相同的上支撑筒2、下支撑筒3,上支撑筒2、下支撑筒3与板体1一体注塑成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1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转子热套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组合式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