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2035.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39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东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9/00 | 分类号: | E04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建筑 空调 冷凝 遮蔽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告的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其用于设置在装配式建筑的预制飘窗内,遮蔽设置在所述预制飘窗内的空调冷凝立管和接水口。该遮蔽构件包括:长条状遮蔽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遮蔽件主体一侧的卡接件;所述空调冷凝立管位于预制飘窗的侧板,与装配式建筑的外墙之间的转角处;所述侧板上设有卡槽,遮蔽件主体的一侧卡入所述卡槽内,另一侧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外墙连接,从而实现对空调冷凝立管和接水口的遮蔽。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由于其与预制飘窗侧板和外墙围合,将空调冷凝立管和接水口遮蔽于其中,因而不但解决了现有装配式建筑因空调冷凝立管和接水口突出于建筑物外墙而导致的不美观,而且施工安装安全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 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年7月5日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并公布了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年9月27 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
现有装配式建筑的局部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外墙1预留窗口处安装预制飘窗2,空调机室外机3设置在该预制飘窗2内,空调室内机4设置在靠近预制飘窗2的外墙1的内侧。此时,空调冷凝立管6便布置在外墙1的外侧。空调冷凝管从外墙1钻孔穿出,再由预制飘窗2中的预埋管穿出,弯入接水口5中,由接水口5将冷凝水导入立管6中。此种设计中,空调冷凝立管6 常布置在建筑外立面的转角处,影响建筑美观,而且施工安装安全性差,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解决目前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立管布置在建筑外立面,影响建筑美观,而且施工安装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其用于设置在装配式建筑的预制飘窗内,用于遮蔽设置在所述预制飘窗内的空调冷凝立管和接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空调冷凝管的遮蔽构件包括:长条状遮蔽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遮蔽件主体一侧的卡接件;所述空调冷凝立管位于预制飘窗的侧板,与装配式建筑的外墙之间的转角处;所述侧板上设有卡槽,遮蔽件主体的一侧卡入所述卡槽内,另一侧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外墙连接,从而实现对空调冷凝立管和接水口的遮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东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东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2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