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合墙构件及包含其的叠合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2144.3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5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丙强;刘念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8 | 分类号: | E04C2/288;E04B1/80;E04B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5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构件 包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墙构件及包含其的叠合墙,叠合墙构件包括外模壳和若干个连接部件,外模壳包括外护面层和外保温层,若干个连接部件均连接于外保温层的内侧面,外保温层包括无机保温层和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连接于无机保温层的内侧面,无机保温层的外侧面连接于外护面层。叠合墙包括混凝土层和如上的叠合墙构件。能够满足叠合墙构件的结构强度要求以及保温性能;且显著减少了整体厚度,免去了施工过程中墙体支护系统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预制工艺与施工工艺,更有利于叠合墙技术的有效应用及推广。通过相容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叠合墙构件的结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叠合墙构件发生脱落分离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墙构件及包含其的叠合墙。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短缺、施工效率低、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渐暴露,装配式施工方法以其建造效率高、质量可控、节约劳动力等的优点,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叠合墙因不需要套筒或浆锚连接,整体性好,板的两面光洁等特点,且综合了预制结构施工进度快及现浇结构整体性好的优点,受到市场青睐。
叠合墙制作的墙体保温系统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后贴式,即墙体主体部分施工完毕后,再在外立面后贴保温材料形成墙体保温系统。这种方式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多;另一种则是在工厂预制叠合墙部件时,在叠合墙其中的一侧以保温层(保温材料多为XPS挤塑板或EPS聚苯板)与外页板组合的结构代替原有的混凝土材料,再通过钢筋桁架与另一侧的模壳连结;这种形式虽然基本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但由于工厂预制叠合墙部件的结构及保温材料种类的影响,其整体厚度大幅增加,对建筑容积率、建筑实际使用面积、造价等均造成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墙构件及包含其的叠合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叠合墙构件,其包括外模壳和若干个连接部件,所述外模壳包括外护面层和外保温层,若干个所述连接部件均连接于所述外保温层的内侧面,所述外保温层包括无机保温层和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所述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连接于所述无机保温层的内侧面,所述无机保温层的外侧面连接于所述外护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墙构件还包括内模壳,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内模壳和所述外模壳。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锚固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锚固件自所述外模壳的外侧面穿设于所述外模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锚固件和所述内模壳;
和/或,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插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插入件嵌设于所述外模壳的内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插入件和所述内模壳。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壳包括内护面层和内保温层,所述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内保温层与所述外模壳之间,所述内保温层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内护面层;
或者,所述内模壳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和加强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与所述外模壳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与所述外模壳之间,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内,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加强部。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保温层和/或所述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内具有添加剂;
所述添加剂为着色剂;和/或,所述添加剂为防水剂。
进一步地,所述外保温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连接于所述无机保温层中背向所述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的一侧;
和/或,所述加强层连接于所述无机保温层内;
和/或,所述加强层设置于所述无机保温层和所述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之间并与所述无机保温层、所述有机无机混合保温层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21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