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中药穴位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6126.2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4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美华;唐雪丹;周雨蓉;何少龙;罗晓蕾;杨雪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美华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29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中药 穴位 | ||
一种石墨烯中药穴位贴,包括胶贴、药囊袋、石墨烯层和隔网;胶贴上设有收纳块,收纳块内部设有朝外开口设计的容纳槽,药囊袋设置在容纳槽内,隔网设置在容纳槽的开口处,石墨烯层则设置在药囊袋和隔网之间;药囊袋内部设有多个开口设计的用于放置中药膏的置药腔,石墨烯层与药囊袋贴合设计,以用于盖合多个置药腔;隔网则与石墨烯层贴合设计,以用于承载和固定石墨烯层;其中,由于药囊袋内设有多个置药腔,可将中药膏区分为多份,以避免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胶贴上的中药膏堆叠到一起而与患者的患病处发生错位;另一方面,石墨烯层的设计则便于中药膏的物质成分穿过隔网并渗透人体皮肤,促进人体对中药膏的吸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穴位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中药穴位贴。
背景技术
中药穴位敷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外治法,旨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中药膏,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以简单、便捷、廉价、起效快等优点而被大多数患者接受。
而想要将中药膏固定贴合在穴位处,则需要使用到穴位贴,例如申请号为201520891196.8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到一种中药穴位贴,通过先将中药膏固定在胶贴上,然后将胶贴与患者患病处贴合即可,但是该中药穴位贴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一,该穴位贴不能很好促使中药膏渗入皮肤,所需敷疗时间较长;
其二,该穴位对于中药膏的固定仍然不够稳定,即中药膏与患者皮肤贴合后,若患者进行运动,则胶贴上的中药膏容易堆叠到一起而与患者的患病处发生错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中药穴位贴,既能将中药膏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的患病处,又能促使中药膏渗入皮肤,以提高敷疗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中药穴位贴,包括胶贴、药囊袋、石墨烯层、隔网和电热元件;所述胶贴上设有收纳块,所述收纳块内部设有朝外开口设计的容纳槽,所述药囊袋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隔网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所述石墨烯层则设置在所述药囊袋和隔网之间;所述药囊袋内部设有多个开口设计的用于放置中药膏的置药腔,所述石墨烯层与所述药囊袋贴合设计,以用于盖合所述多个置药腔;所述隔网则与所述石墨烯层贴合设计,以用于承载和固定所述石墨烯层;所述药囊袋远离石墨烯层的一面还设有加热腔,所述电热元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收纳块上,且所述电热元件的发热端可贯穿所述收纳块至所述加热腔内。
优选地,所述胶贴为纯棉水刺布,且所述胶贴在所述容纳槽开口的一面上设有压敏胶。
优选地,还包括离型纸,所述离型纸覆盖在所述胶贴设有压敏胶的一面上。
优选地,所述置药腔呈蜂窝巢房式设计,且所述多个置药腔之间呈蜂窝结构排列。
优选地,所述药囊袋为弹性材质。
优选地,还包括设有通孔的挡片,所述容纳槽开口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挡片设置在容纳槽内,且所述挡片一面与所述隔网贴合,挡片另一面则与所述密封圈相抵,以使挡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以避免所述隔网掉出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挡片上还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凸起和凹槽,所述通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上。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美华,未经黄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61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