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6969.2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8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陆君;蒋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百力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9/16;B29B1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彩云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大小 颗粒 混合 水下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造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分离箱内部并与分离箱转动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相对面均与过滤箱固定连接。该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通过过滤箱上升至位于分离箱的顶部时,便于工作者将挡板拉动后并启动副电机,进而副电机带动螺旋输送轴,转动后的螺旋输送轴将过滤箱内部的颗粒料导出,该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通过对过滤箱内部的颗粒料导出,避免现有技术因为过滤箱的内部有水而不方便下料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造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造粒是将流体物料通过水冷成型的方法制造出呈显为颗粒形状的制造工艺。
现有的水下造粒技术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具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针对现有的水下造粒使用的分离装置,由于分离后的颗粒在水箱的内部不方便下料,进而造成了工作难度大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故而提出了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具备便于快速下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下造粒使用的分离装置,由于分离后的颗粒在水箱的内部不方便下料,进而造成了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快速下料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分离箱内部并与分离箱转动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相对面均与过滤箱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有与分离箱内顶部相对应的对接架,所述过滤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分离滤芯,所述过滤箱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过滤分离滤芯底部的隔板,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隔板连接的导板,所述导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副电机,所述副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与过滤箱转动连接的螺旋输送轴。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斗和进水管,所述分离箱的内左壁设置有与进料斗相对应的导料板,且分离箱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丝杠转动连接的轴承套,所述过滤箱的内底部设置有漏水网。
优选的,所述对接架包括有数量为四个且与过滤箱顶部前后左右四侧连接的立柱和位于分离箱内顶部并与四个立柱连接的对接板。
优选的,所述过滤分离滤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粗滤芯和精滤芯,所述过滤分离滤芯的右侧设置有防水振子。
优选的,所述副电机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所述过滤箱的内前壁设置有与螺旋输送轴转动连接的轴承座,所述过滤箱的前侧设置有与螺旋输送轴相对应的出料管,且出料管上设置有挡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大小颗粒混合的水下造粒分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百力胶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百力胶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6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