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箜篌72琴弦新型转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8062.X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7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永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25100 广东省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箜篌 72 琴弦 新型 转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箜篌72琴弦新型转调器,涉及声乐器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琴板、第二琴板、琴弦旋轴器、琴钉、转调组件,所述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间隔且竖直设置,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上均设有琴弦旋轴器,每个琴弦旋轴器均包括旋轴体和固定块,每个固定块均位于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之间,每个固定块分别与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固定连接,每个旋轴体能够旋转的安装在固定块上且旋转体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第一琴板或第二琴板,转调组件安装于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上,传统的转调器琴弦旋轴需要与木头连接,现在转调器用金属板加琴弦旋轴器的方式取代了传统分离结构,转调器及琴弦旋轴连接一起可减去木头重量,便于转调器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乐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箜篌72琴弦新型转调器。
背景技术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有所流传,在现代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传统箜篌一般由木头制成,但是整体偏重,不易于移动和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箜篌72琴弦新型转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箜篌72琴弦新型转调器,包括第一琴板、第二琴板、琴弦旋轴器、琴钉、转调组件,所述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间隔且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上均设有琴弦旋轴器,每个所述琴弦旋轴器均包括旋轴体和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均位于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之间,每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旋轴体能够旋转的安装在固定块上且旋转体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第一琴板或第二琴板,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上均设有琴钉,每个所述琴钉均位于琴弦旋轴器下方,每个所述琴钉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琴板或第二琴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调组件安装于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两端均设有固定螺丝,每个所述固定螺丝分别穿过第一琴板和第二琴板与连接管螺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转调组件包括转轴和转调手柄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一琴板,转轴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琴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转调盘和转调拨头,所述转调拨头安装于转调盘上且转调盘套接于转轴上,所述转调手柄套接于转轴的一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旋轴体包括穿弦孔和旋拧部,所述旋轴体上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中间设有穿弦孔,所述穿弦孔为圆形孔,所述旋拧部位于旋轴体顶端且与凹槽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转调器与传统的转调器相比,传统的转调器琴弦旋轴需要与木头连接,现在转调器用金属板加琴弦旋轴器的方式取代了传统分离结构,转调器及琴弦旋轴连接一起可减去木头重量,便于转调器的安装和拆卸。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旋轴体上端的旋拧部实现对该旋轴体进行转动调节,从而调节弦的松紧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拧松固定螺丝来拆卸连接管,让连接管穿过箜篌底座和转调器,然后拧紧固定螺丝达到固定转调器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调手柄带动转轴旋转,使转调拨头触碰或远离琴弦,从而达到调节琴声高低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琴弦旋轴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调组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永,未经陈国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80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马达
- 下一篇:一种信号闸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