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9224.1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1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唐锋;郝顶;陈帅;唐麒麟;何敏杰;杨广敏;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H01H50/54;H01H50/02;H01H5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叶碎银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直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两静触头,以及位于该继电器本体内的动触片、推动杆、磁路部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位于线圈组件中的动铁芯和位于动铁芯上方并用于与动铁芯接触配合的固定部件,动铁芯和固定部件之间配合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端抵于动触片,第二弹性件下端抵于推动杆上设置的第一支撑部;还包括活动件,活动件活动设置于推动杆,第三弹性件上端抵于活动件,第三弹性件下端抵于推动杆上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在动触片与两静触头接触后,活动件相对动触片向上移动预设位移后停止随推动杆继续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触点压力,还可以避免动铁芯吸合不到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一般包括继电器本体、两静触头,以及位于该继电器本体内的动触片、推动杆和磁路部分,磁路部分包括线圈、位于线圈中的动铁芯和位于动铁芯上方并用于与动铁芯接触配合的固定部件,动铁芯和固定部件之间配合有弹簧。为了提高触点压力,有的会在推动杆和动触片之间设置若干弹簧。然而,在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动铁芯向上吸合的过程中,由于推动杆和动触片之间的若干弹簧被同步压缩,导致对动铁芯的反力非常大,甚至超过动铁芯在磁间隙较大位置时受到的吸力,从而导致动铁芯无法向上吸合到位。
以下列举现有技术的两种情况进一步说明动铁芯能否吸合到位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为:动铁芯只受到两个弹簧(其中一个弹簧位于动铁芯与固定部件之间,另一个弹簧位于推动杆和动触片之间)的反力,如图1所示,折线e表示动铁芯受到的反力F与磁间隙δ(mm)的关系,其中,线段e1对应的反力由其中一个弹簧产生,线段e2对应的反力由两个弹簧共同产生,此即,在动铁芯向上移动过程中,磁间隙逐渐变小,其中一个弹簧先被压缩,尔后另一个弹簧也被压缩,此时,动铁芯受到的反力增大,但动铁芯受到的反力始终小于动铁芯受到的吸力,因而动铁芯能够向上吸合到位。虽然采用两个弹簧的方式不会影响动铁芯吸合到位,但触点压力的增加有限。
第二种情况为:动铁芯受到三个弹簧(其中一个弹簧位于动铁芯与固定部件之间,其余两个弹簧位于推动杆和动触片之间的反力),如图2所示,折线f表示动铁芯受到的反力F与磁间隙δ(mm)的关系,其中,线段f1对应的反力由其中一个弹簧产生,线段f2对应的反力由三个弹簧共同产生,此即,在动铁芯向上移动过程中,磁间隙逐渐变小,其中一个弹簧先被压缩,尔后其余弹簧同时被压缩。由于其余两个弹簧在动铁芯还未运动到磁吸力较大的位置即被同时压缩,导致此时动铁芯受到的反力很大,甚至大于动铁芯受到的吸力(线段f2局部位于曲线b之上),从而阻碍动铁芯继续向上吸合,导致动铁芯吸合不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其既能增加触点压力,又可以避免动铁芯吸合不到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两静触头,以及位于该继电器本体内的动触片、推动杆、磁路部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位于线圈组件中的动铁芯和位于动铁芯上方并用于与动铁芯接触配合的固定部件,动铁芯和固定部件之间配合有第一弹性件;推动杆上端与动触片活动连接,推动杆下端与动铁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上端抵于动触片,第二弹性件下端抵于推动杆上设置的第一支撑部;还包括活动件,活动件活动设置于推动杆,第三弹性件上端抵于活动件,第三弹性件下端抵于推动杆上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在动触片与两静触头接触后,活动件相对动触片向上移动预设位移后停止随推动杆继续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片设有供所述推动杆顶端穿过的通孔,所述活动件套设在所述推动杆外;所述动触片设有用以限制活动件上行程的限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9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永磁吊装的对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辣椒酱制作用破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