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患者检查肢体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80830.5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患者 检查 肢体 调整 装置 | ||
一种神经患者检查肢体调整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肢体调整装置无法调节高度及角度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床板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拉槽,床板下端设有倒L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从动杆,两个从动杆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从动杆下端之间的距离,从动杆上滑动连接有随动板,床板下方设有位于两个随动板之间且可上下移动的主动块,主动块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杆,滑动杆与其对应侧的随动板滑动连接,随动板上端设有上下轴向的推杆,推杆上端伸出其对应侧的拉槽且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神经患者检查肢体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治疗脑血管疾病、偏头疼、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在临床上,对神经患者进行肢体检查时,往往需要将患者的腿部抬高,以便于进行检查,有时还需要使两腿岔开一定角度,方便医护人员对腿部内侧进行检查,从而避免检查的疏漏,但现有的调整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将患者腿部放在支架上,而无法对肢体进行高度及角度的调节,不利于医护人员对腿部进行检查,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神经患者检查肢体调整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肢体调整装置无法调节高度及角度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床板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拉槽,床板下端设有倒L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从动杆,两个从动杆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从动杆下端之间的距离,从动杆上滑动连接有随动板,床板下方设有位于两个随动板之间且可上下移动的主动块,主动块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杆,滑动杆与其对应侧的随动板滑动连接,随动板上端设有上下轴向的推杆,推杆上端伸出其对应侧的拉槽且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床板、主动块、滑动杆、从动杆等,可以对患者腿部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实现对腿部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腿部更好的进行检查,设有的转柄,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螺杆,设有的万向轮,便于医护人员移动床板,设有的软垫,可以避免患者腿部受到损伤,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1,床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拉槽2,床板1下端设有倒L形的支撑板3,支撑板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从动杆4,两个从动杆4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从动杆4下端之间的距离,从动杆4上滑动连接有随动板5,床板1下方设有位于两个随动板5之间且可上下移动的主动块6,主动块6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杆7,滑动杆7与其对应侧的随动板5滑动连接,随动板5上端设有上下轴向的推杆8,推杆8上端伸出其对应侧的拉槽2且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9。
为了带动主动块6上下移动,所述的支撑板3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随动板5之间且上下轴向的螺杆10,螺杆10与主动块6螺纹连接。
为了便于转动螺杆10,所述的螺杆10下端贯穿支撑板3且同轴设有第一锥齿轮11,支撑板3右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杆12,转杆12上同轴设有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转杆12右端同轴设有转柄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0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