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外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81072.9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4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谢燕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F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王拯文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外敷 装置 | ||
一种中药外敷装置,包括束带以及用于装颗粒状中药的药袋,所述药袋上设有透气孔,所述束带上设有药袋放置层,所述药袋设在药袋放置层中,所述药袋放置层的内壁形成避免从药袋中掉出的颗粒状中药进一步移出到束带外部的隔离壁,所述药袋放置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垫存放层,所述药袋放置层的开口处设有开关件,所述束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药袋通过束带缠绕固定在待敷部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固定方便、避免烫伤以及避免中药掉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外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药外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医药进行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中药进行外敷治疗,利用热气携带中药的药性,作用在待治疗部位,起到治疗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装有中药的药袋不方便进行固定在待治疗部位,现有的采用毛巾进行缠绕固定,固定不方便;
(2)在治疗过程中药袋发热,容易烫伤患者,对与皮肤接触面的热量难以调节;
(3)无法针对不同的治疗部位,有针对性的固定;
(4)中药粉末容易从药袋中掉出,污染病服、病床等,也会减少药性;
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中药外敷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外敷装置,包括束带以及用于装颗粒状中药的药袋,所述药袋上设有透气孔,所述束带上设有药袋放置层,所述药袋设在药袋放置层中,所述药袋放置层的内壁形成避免从药袋中掉出的颗粒状中药进一步移出到束带外部的隔离壁,所述药袋放置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垫存放层,所述药袋放置层的开口处设有开关件,所述束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药袋通过束带缠绕固定在待敷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垫存放层内设有隔热垫。
进一步的,所述束带为棉制件。
进一步的,所述束带包括束带体和安装套,所述束带体和安装套可拆式连接,所述药袋放置层和隔热垫存放层设在安装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束带体通过第二魔术贴与安装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件为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魔术贴沿束带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第一魔术贴调整束带所围的周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采用颗粒状的中药进行外敷,相对粉末状的中药,装满一药袋只需要更加少的中药,能够降低成本,且颗粒状的中药不易从药袋的透气孔中掉出,能够进一步保留药性,减少浪费。
(2)束带上设有专门放置药袋的药袋放置层,一方面起固定药袋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避免中药掉出到外部污染环境。
(3)束带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另外还设置有隔热垫存放层,可以根据需要放置隔热垫,防止治疗部位因为过热而被烫伤。
(4)采用分体式的束带,可以根据所固定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规格的束带体,比如绑在腹部,适用长一点的束带体;绑在手臂或者腿部,采用短一点的束带体,因此实现了多部分的有效固定,且采用分体式的,便于拆开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未经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1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