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运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86217.4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余良辉;钱旭强;卢玉春;王兆荣;杜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13/06;B66C5/02;B66C13/16;B62D37/04;B60R11/04;B60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运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吊装装置,还包括防摇装置,防摇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一端铰接于机架的支撑臂和用于驱动支撑臂绕铰接点转动的支撑臂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大车行走机构的整体跨运,以解决现有的大车行走机构由于不能整体进行跨运而带来的组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运车。
背景技术
集装箱岸桥为集装箱专用泊位,用来装卸集装箱的大型吊机,集装箱岸桥每台共有四组大车行走机构,单组重达30-50吨不等。
由于大车行走机构形式多,高度高,重心偏一侧,机构为纵向布置,组装后整体跨运容易出现摇晃及扭转等问题,因此难度大、转运风险高,现有的大车行走机构的生产方式普遍为在车间中加工出零散件,再把零散件运送到码头进行组装。此种方式为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浪费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大车行走机构由于不能整体进行跨运而带来的组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运车,可实现大车行走机构的整体跨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吊装装置,还包括防摇装置,防摇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一端铰接于机架的支撑臂和用于驱动支撑臂绕铰接点转动的支撑臂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支撑臂驱动装置带动支撑臂转动,使支撑臂端部能够与吊运物相接触,从而限制吊运物向该接触点方向的运动,防止吊运物在运输过程中摇晃。
可选地,支撑臂的悬臂端设有滑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臂的悬臂端设置滑轮,使滑轮与吊运物相接触,从而防止支撑臂端部与吊运物产生摩擦而使吊运物受到损伤。
可选地,防摇装置包括六个支撑臂和支撑臂驱动装置,其中两个支撑臂和支撑臂驱动装置设于机架的顶部下方,其余四个支撑臂和支撑臂驱动装置分置于机架的两侧。
可选地,吊装装置包括:
吊装驱动装置,设于机架上方;
钢丝绳,其一端与吊装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
吊梁,与钢丝绳的另一端相连。
可选地,钢丝绳的数量为4个,钢丝绳分置于吊梁的四个角上,其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钢丝绳与吊梁直接连接,位于另一侧的两个钢丝绳与吊梁之间设有吊装平衡调整装置。
可选地,吊装平衡调整装置的形状为V形,其底部中点处与吊梁的侧面中点处相铰接,吊装平衡调整装置顶部两端的端点分别和与其位置相对应的钢丝绳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吊梁上的吊点设计为三点平衡自调整形式,可以根据吊运物的重心位置自行调整保证吊梁平衡;当吊运物装载在吊梁上时,无论吊运物的重心向吊装平衡调整装置的哪一侧偏移,与吊装平衡调整装置相连的两个钢丝绳都能均衡受力,同时与吊梁直接相连的两个钢丝绳中至少有一个钢丝绳会受力,也就是说,当吊运物的重心向一侧偏移时,会保证至少有3个钢丝绳受力,而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当有3个钢丝绳受力时,跨运车就不会出现向一侧翻车的情况;但如果没有设置吊装平衡调整装置,将四个钢丝绳都直接与吊梁相连,当吊运物的重心向一侧偏移时,就有可能出现只有两个钢丝绳受力的情况,造成跨运车翻车;因此,通过设置吊装平衡调整装置,可有效防止跨运车由于吊运物重心偏移过大而造成的吊运失稳。
可选地,吊梁上设有多个吊耳,各吊耳沿吊梁的纵向方向设置,吊耳上设有多个吊孔,各吊孔沿吊梁的横向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沿吊梁的纵向方向设置多个吊耳,并在各吊耳上沿吊梁的横向方向开设多个吊孔,可使吊梁适用于多种长度和宽度不同的吊运物。
可选地,吊装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6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