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顶导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88048.8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姜影;林绍勇;庞大巍;宋雪涛;冯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顶导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顶导水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顶导水装置,能够实现采用软顶的大面积、小倾角、无支撑的排水。软顶导水装置,包括软顶和基座,基座上设置有高梁和低梁,软顶的两端分别与高梁和低梁相连,软顶在积水作用下邻近低梁处形成凹槽,凹槽处的软顶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下方设置排水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顶导水装置。
背景技术
软顶结构在工程中经常应用,传统的软顶需要有较大的倾角排水,或者是需要在软顶下面设置硬质支撑才能保障顺利排水,否则积水会导致软顶破裂。由于受到空间尺寸的限制,无法采用支撑情况下,如何实现大面积、小倾角、无支撑的软顶自动排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顶导水装置,能够实现采用软顶的大面积、小倾角、无支撑的排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软顶导水装置,包括软顶和基座,基座上设置有高梁和低梁,软顶的两端分别与高梁和低梁相连,软顶在积水作用下邻近低梁处形成凹槽,凹槽处的软顶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下方设置排水槽。
所述排水孔为一排或多排圆孔,圆孔下方设置的软质材料排水槽软,排水槽与软顶相连。
软质的材料为防水布。
所述排水孔为多个长圆孔,长径方向与软顶坡度方向一致,排水槽两端与基座相连,在排水槽上对应每个排水孔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排水口。
排水孔为沿软顶坡度方向设置的两排圆孔,排水槽两端与基座相连,排水槽垂直软顶坡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高度差,在排水槽的低端设置有排水口;水从排水槽低端导出。
两端与基座相连的排水槽为硬质材料。
硬质材料是钢板、铝板或者塑料板。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积水自身重量和软顶本身体的弹性形变,软顶在淋雨状态,雨水从软顶的高梁端流向低梁端,一部分从低梁上面排除,另一部分汇集在低梁附近,并在该位置的软顶上形成积水的凹槽,通过凹槽处的排水孔和其下方的排水槽将沿软顶不断流下的水从预定的位置导出,从而使软顶排水保持通畅,并且避免了因高梁和低梁高度差小导致的积水过多压破软顶的情况发生。由于积水能够顺利导出,软顶承受的水压小,不必采用支撑结构,节省材料同时,也能实现大面积、小倾角的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单排圆排水孔和软质排水槽的正面导水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排水孔和排水槽中心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P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长圆孔和硬质排水槽的正面导水的示意图;
图5是图4隐藏软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排圆排水孔和硬质排水槽和侧面导水的示意图;
图7是图6隐藏软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给予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8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陶瓷腌制坛
- 下一篇:一种竹节管用车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