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肩关节镜术后专用敷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88412.0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0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王黎锋;杨亚栋;马学东;赵海青;韩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黎锋;杨亚栋 |
主分类号: | A61F13/14 | 分类号: | A61F13/14;A61M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葛鹏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肩关节 术后 专用 敷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肩关节镜术后专用敷贴,包括第一敷贴,贴敷于患者肩部前侧创口处,其贴敷面中部具有一第一硅胶海绵垫层;第二敷贴,贴敷于患者肩部后侧创口处,其贴敷面中部具有一第二硅胶海绵垫层;第一吸液管,吸液端适配固定于第一硅胶海绵垫层贴敷面上开设的第一安装槽内,其排液端延伸出第一敷贴外;第二吸液管,吸液端适配固定于第二硅胶海绵垫层贴敷面上开设的第二安装槽内,其排液端延伸出第二敷贴外;排液管,其进液端与第一、第二吸液管的排液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实用性强,便于肩关节镜术后的包扎及更换,大大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有效防止渗液迅速浸湿敷贴,减少敷贴的更换次数,延长使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肩关节镜手术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肩关节镜术后专用敷贴。
背景技术
随着肩关节镜手术的逐步普及,已经成为肩关节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肩袖损伤、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肩关节游离体及化脓性肩关节炎等肩部疾病,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肩关节镜术后需要用纱垫包扎,有些还需要用护皮膜贴敷到纱垫外侧,但由于肩关节囊的特点,导致肩关节镜操作时,向周围组织渗出较多,所以肩关节镜术后肩关节周围肿胀非常严重,术后伤口处会一直向外渗出液体,因此术后第二天整个纱垫就会被渗出的液体浸湿,导致不得不重新更换纱垫。另外,由于肩关节镜手术会在患者肩部前侧开设两个创口,后侧一个创口,因此包扎相对困难,且不美观,术后患者肩部的舒适性感觉较差,肩部的束缚导致手臂难以舒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及使用简便的肩关节镜术后专用敷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关节镜术后专用敷贴,包括:
第一敷贴,贴敷于患者肩部前侧创口处,其贴敷面中部具有一第一硅胶海绵垫层;
第二敷贴,贴敷于患者肩部后侧创口处,其贴敷面中部具有一第二硅胶海绵垫层;
第一吸液管,吸液端适配固定于所述第一硅胶海绵垫层贴敷面上开设的第一安装槽内,其排液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敷贴外;
第二吸液管,吸液端适配固定于所述第二硅胶海绵垫层贴敷面上开设的第二安装槽内,其排液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敷贴外;及
排液管,其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吸液管和所述第二吸液管的排液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硅胶海绵垫层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硅胶海绵垫层的覆盖面积;具体的,所述第一硅胶海绵垫层呈长10cm、宽5cm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二硅胶海绵垫层呈长6cm、宽5cm的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管横置于所述第一硅胶海绵垫层的中部,位于第一硅胶海绵垫层内的第一吸液管长度大于该第一硅胶海绵层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吸液管横置于所述第二硅胶海绵垫层的中部,位于第二硅胶海绵垫层内的第二吸液管长度大于该第二硅胶海绵层长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管的吸液端封口,且,在位于所述第一硅胶海绵垫层内的所述第一吸液管管壁上均布有第一吸液孔;所述第二吸液管的吸液端封口,且,在位于所述第二硅胶海绵垫层内的所述第二吸液管管壁上均布有第二吸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的进液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第一吸液管和所述第二吸液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液管的出液端活动扣合有密封端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管、所述第二吸液管和所述排液管均为透明柔性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黎锋;杨亚栋,未经王黎锋;杨亚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8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