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坠落悬挂式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92406.2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4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辉;邓华宇;林义溶;沈航宇;李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叶洁勇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坠落 悬挂 安全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坠落悬挂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主体,安全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左腿环和右腿环,左腿环和右腿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带,第一连接带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腿环和右腿环固接;左腿环上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安全带主体于第一连接点处和第二连接点处与左腿环固接;右腿环上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安全带主体于第三连接点处和第四连接点处与右腿环固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带,防止左腿环和右腿环相对远离,进而防止左腿环或右腿环勒伤大腿内侧;若人员不慎坠落,冲击力会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传递到左腿环,安全带主体从前侧和后侧牵拉左腿环,分散牵拉力,减轻对人体的伤害,右腿环亦同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坠落悬挂式安全带。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技术的提高,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高空作业越来越多,高空作业时为了预防意外坠落,需要佩戴安全带。然而,常用的高空作业坠落悬挂式安全带,如专利“建筑施工安全带(公开号:CN205948215U)”所示,其穿戴于腿部的部分为环状的腿带,腿带通过一根连接带连接到安全带的主体上,使用时需要配合悬挂绳,悬挂绳的一端与安全带的主体固接,悬挂绳的另一端系于建筑物的梁、柱等固定的物体上,人员不慎坠落时会向下掉落一段距离然后被悬挂起来,此过程中安全带会对人体产生一个冲击力,冲击力从安全带的主体经连接带递到腿带、然后传递到人体,连接带会把腿带往人体的外侧拉扯,使得冲击力集中在大腿内侧,大腿内侧受力处承受冲击力过大,容易勒伤大腿内侧、对坠落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坠落悬挂式安全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坠落悬挂式安全带,包括安全带主体,所述安全带主体的底部设有左腿环和右腿环,所述左腿环的轴向和所述右腿环的轴向均为竖向,以所述左腿环相对所述右腿环的方位为左方向,所述左腿环和所述右腿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所述左腿环和所述右腿环固接;所述左腿环上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以所述第一连接点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点的方位为前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分别设于所述左腿环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安全带主体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处和第二连接点处与所述左腿环固接;所述右腿环上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和所述第四连接点分别设于所述右腿环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安全带主体于所述第三连接点处和第四连接点处与所述右腿环固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坠落悬挂式安全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带,防止左腿环和右腿环相对远离,进而防止左腿环或右腿环勒伤大腿内侧;此外,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若人员不慎坠落,冲击力会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传递到左腿环,安全带主体从前侧和后侧牵拉左腿环,分散牵拉力,减轻对人体的伤害,右腿环亦同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全带主体包括悬挂件、左背带、右背带、左肩带和右肩带;所述左背带的首端与所述悬挂件连接,所述左背带的末端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处与所述左腿环连接,所述左肩带的首端与所述悬挂件连接,所述左肩带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处与所述左腿环固接,所述左肩带与所述左背带交叉相叠,交叉相叠处称为第一交叉点;所述左肩带的首端与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第一肩带上段,所述左肩带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第一肩带下段,所述左背带的首端与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第一背带上段,所述左背带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第一背带下段;所述左背带、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左腿环合称为左侧带组件,所述右背带、所述右肩带和所述右腿环合称为右侧带组件,所述右背带具有第二背带上段和第二背带下段,所述右肩带具有第二肩带上段和第二肩带下段,所述左侧带组件的结构和所述右侧带组件的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左背带和左肩带交叉设置,左背带能于第一连接点处对左腿环施加向后上方的拉力,左肩带能于第二连接点处对左腿环施加向前上方的拉力,使得左腿环能紧贴在腿上而不会松垮,右侧带组件亦同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未经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2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电塔节点加强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