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钒催化剂的搅拌棒及包含它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97143.4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4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冬;沈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云高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8B9/087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催化剂 搅拌 包含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钒催化剂的搅拌棒及包含它的反应釜,一种用于钒催化剂的搅拌棒,包括棒体、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包括兜底杆和连接杆,兜底杆为开口向上的C字型结构,棒体的底部与兜底杆内侧底部中心连接,连接杆有四根以上、且为偶数根,连接杆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棒体的两侧,连接杆一端与棒体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兜底杆的内侧壁连接;第二搅拌叶为螺旋结构,第二搅拌叶设置在第一搅拌叶上方的棒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搅拌棒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搅拌效率,减少了物料的堆积,提高了反应效率;通过对反应釜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搅拌效率,延长了蒸汽的路径,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减低了能耗;进一步,更好地加强了边缘物料的流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钒催化剂的搅拌棒及包含它的反应釜,属于钒催化剂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硫酸生产使用的钒催化剂是以硅藻土为载体生产的。钒催化剂在制备时,需要先将KOH溶液与V2O5在蒸煮条件下反应制得KVO3与KOH溶液的混合溶液,简称钒水,然后将钒水、硅藻土、活性组分、助剂、硫酸等混合反应,最后再将反应所得物料经过挤出、煅烧、过筛等工序制得钒催化剂。
钒水的制备是在反应釜中完成的,现有的反应釜的搅拌装置只有单一的搅拌叶,搅拌的不够充分,容易形成颗粒堆积,影响其效率;且现有加热用的蒸汽路径较短,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差、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钒催化剂的搅拌棒及包含它的反应釜,通过对搅拌棒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搅拌效率,减少了物料的堆积,提高了反应效率;通过对反应釜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搅拌效率,延长了蒸汽的路径,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减低了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钒催化剂的搅拌棒,包括棒体、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包括兜底杆和连接杆,兜底杆为开口向上的C字型结构,棒体的底部与兜底杆内侧底部中心连接,连接杆有四根以上、且为偶数根,连接杆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棒体的两侧,连接杆一端与棒体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兜底杆的内侧壁连接;第二搅拌叶为螺旋结构,第二搅拌叶设置在第一搅拌叶上方的棒体上。
上述第一搅拌叶的设置,可带动反应釜底部物料的搅拌混合,避免了底部物料的堆积;第二搅拌叶的设置可带动高度上物料的搅拌混合,进而提高了搅拌效率,减少了物料的堆积,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反应的充分性。
开口向上的C字型兜底杆的设置,既能带动反应釜底部物料的搅拌混合,又能避免对反应釜底部的刮伤;连接杆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第一搅拌叶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带动更多的物料一起转动混合,加强了搅拌效果;螺旋结构第二搅拌叶的设置,提高了物料高度方向搅拌的连续性,使物料能更加充分地转动混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位于棒体同一侧的连接杆的高度不同,棒体同一侧相邻两个连接杆的倾斜角度不同。这样可对物料形成更好的搅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现的方案,棒体的两侧分别有三根连接杆;棒体同一侧的连接杆,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水平设置,第二连接杆从棒体起向上倾斜,第三连接杆从棒体起向下倾斜。进一步优选,第二连接杆从棒体起向上倾斜15~25°,第三连接杆从棒体起向下倾斜15~25°。前述“从棒体起”,指从与棒体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向上倾斜指与棒体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向下倾斜指与棒体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前述向上或下倾斜的角度,均为相对于水平面而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云高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云高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7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