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瓢虫成虫的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0498.4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6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益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财易清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李春连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瓢虫 成虫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瓢虫成虫的收集装置,其包括设置有一侧面透光墙的密闭空间和与密闭空间配套的收集组件,收集组件包括铲子、软管和收集容器,铲子包括铲子本体,铲子本体由铲面和设置在铲面上的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铲子本体的后侧板上连接有铲子手把,铲子手把上设置有中空的通孔,通孔与铲子本体相通,铲子手把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收集容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瓢虫成虫的收集装置,利用瓢虫的向光性和对外界刺激的应激性假死反应掉落至铲子本体中,然后顺着铲子本体掉落至铲子手把,并通过与铲子手把连接的软管最终掉落至收集容器中,该收集装置轻巧方便,收集效率高,值得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瓢虫成虫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捕食性瓢虫是鞘翅目瓢甲科的一类昆虫,通常以蚜虫、粉蚧、木虱、螨虫等害虫为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目前应用于生物防治中的瓢虫种类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小黑瓢虫、孟氏隐唇瓢虫等。其中,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种类对蚜虫、松干蚧等害虫的捕食量大,在野外的适应性强,已经应用于设施农业、城市园林等方面的绿色防控措施。
目前瓢虫的养殖技术为主要是采用养殖笼、养殖盒、养殖桶或者其他养殖容器,当瓢虫在养殖容器中养殖至成虫时,对于瓢虫成虫的收集是一项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在的收集方法,主要是靠人为的手工进行且工作量大、繁琐,特别是采集量大的情况下,随着近年来昆虫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和生物防治中对瓢虫的大量需求,工厂化生产出的瓢虫收集就变的尤为重要,因此,急需一种简单有效且能快速的实现对瓢虫的采集的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且收集效率高的瓢虫成虫的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瓢虫成虫的收集装置,其包括设置有一侧面透光墙的密闭空间和与所述密闭空间配套的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铲子、软管和收集容器,所述铲子包括铲子本体,所述铲子本体由铲面和设置在铲面上的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铲子本体的后侧板上连接有铲子手把,所述铲子手把上设置有中空的通孔,所述通孔与铲子本体相通,所述铲子手把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收集容器连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铲子本体的前端边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
优选地,其中所述铲子手把上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由橡胶材料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铲子本体与所述铲子手把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后侧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铲子手把的顶端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地,其中所述软管为波纹软管。
优选地,其中所述铲子本体内侧壁,铲子手把的通孔内侧壁和波纹软管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超疏水涂层。
优选地,其中所述收集容器的上端开口与软管连接,所述收集容器中设置有为吸收收集容器内多余水分和为瓢虫提供隐蔽场所的折叠过滤纸和倒置的塑料盖子,所述塑料盖子中设置有吸满蜂蜜水的化妆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益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溧阳益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0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可拆卸上通气管组件的撬装变压吸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轴承锻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