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距离隧道用分布式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1787.6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0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熊华涛;杨涛;杜英杰;张兵;孟通;杨晔;尤梁;宫晨;朱明;张洪亮;梁渭龙;严亮亮;史跟平;孙申龙;周明杰;胡晶;邢继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8;E21F5/20;E21F17/1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黄辉本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距离 隧道 分布式 通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隧道用分布式通风系统,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沿隧道长度布置的送风分系统和排风分系统,隧道通过N‑1个风墙分隔为N个通风子区域,送风分系统包括送风风筒、送风主风机及N个送风支路风机,排风分系统包括排风风筒、排风主风机及N个排风支路风机,每个通风子区域对应设有一个送风支路风机及排风支路风机;送风主风机及N个送风支路风机、排风主风机及N个排风支路风机均与总控室内的PLC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长距离隧道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通风子区域,通过送风支路风机与送风主风机、排风支路风机与排风主风机的协作实现对隧道内部通风子区域的个性化通风处理。相比动力集中式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距离隧道用分布式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建设规模最大、难度最高与数量最多的国家。隧道施工期间,爆破、开挖等行为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车辆及其他内燃机械在洞内行驶会排出尾气,与粉尘混合,形成浓烟聚集区,影响施工作业安全。此外,由于越来越多的隧道穿越油气盆地、煤系地层等瓦斯积聚区山脉,瓦斯隧道随之增多。隧道瓦斯会导致中毒、窒息、爆炸等灾难性后果,施工中的瓦斯管理与控制十分关键。
目前,通风是防止隧道内部粉尘、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基本措施。隧道通风方式主要包括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巷道式等,主风机一般布置在洞口,均为动力集中式通风。长距离隧道施工通风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风筒的长度加长,维护不及时,容易导致风筒出现褶皱、损坏漏风、角度变化过大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出筒的风速和风量,需要片面地增大风机功率来弥补沿程通风损失,能耗大。
另外,目前长距离隧道的通风换气方式无论隧道有几个工作点位,都必须启动整体的通风换气系统,因此能耗大,生产运行成本高。同质化的通风换气方式对粉尘、瓦斯、有毒气体等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不能进行个性化重点处理,对轻微粉尘污染的区域不能减少通风换气处理量,对没有污染区域(或停产区域)进行无效的通风换气,造成能源浪费,导致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长距离隧道用分布式通风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隧道局部通风、整体通风的效果,操作灵活方便,能够主动吸附围岩中溢出的瓦斯,有效防治隧道施工过程中或运营期间瓦斯溢出的潜在危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长距离隧道用分布式通风系统,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的送风分系统和排风分系统,所述送风分系统和排风分系统对称布置于隧道的两侧;所述隧道内通过N-1个风墙分隔为N个通风子区域,所述送风分系统包括送风风筒、与送风风筒相连的送风主风机及N个送风支路风机,每个通风子区域对应设有一个送风支路风机;所述排风分系统包括排风风筒、与排风风筒相连的排风主风机及N个排风支路风机,每个通风子区域对应设有一个排风支路风机;所述排风支路风机及送风支路风机分别设有朝向隧道内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送风主风机及N个送风支路风机、排风主风机及N个排风支路风机均与总控室内的PLC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送风风筒上设有N-1个异径T型三通,第Ⅰ异径T型三通至第N-1异径T型三通自外向内依次对应设置于第Ⅰ通风子区域至第N-1通风子区域内,第Ⅰ送风支路风机至第N-1送风支路风机依次对应设置于第Ⅰ异径T型三通至第N-1异径T型三通内,第N送风支路风机设置于第N通风子区域内;所述排风风筒上的N-1个异径T型三通及N个排风支路风机与送风风筒上的布置相同。
优选的,第Ⅰ送风支路风机至第N-1送风支路风机分别设置于第Ⅰ异径T型三通的内部至第N-1异径T型三通的内部,第N送风支路风机设置于第N通风子区域的末端接头内,所述末端接头设置于隧道内部的第N-1送风筒末端,所述送风主风机设置于第Ⅰ送风筒的首端、且置于隧道洞口的外部;所述排风风筒上排风支路风机的布置与送风支路风机的布置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1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