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齿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2278.5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6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弈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12;F16H55/06;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常莹莹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复合材料 齿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齿轮结构,包括齿轮轮毂、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所述齿轮轮毂的内部设有第一内套筒,在第一内套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内套筒,齿轮轮毂的外圆柱面上设有轮齿。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的齿轮轮毂和轮齿,以及钢制的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的安装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拆装,钢制的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结构强度大,不易磨损和变形,可长时间使用,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的齿轮轮毂和轮齿加工简单,可批量塑形生产,制造的成本低,即使齿轮轮毂和轮齿损坏,可直接更换,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的齿轮轮毂和轮齿相对于纯钢齿轮减轻了大量的自重,十分适用于一些载荷低的传动机构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齿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齿轮结构。
背景技术
齿轮是一种连续啮合传递动力的机械元件,广泛的适用于机械传动的结构中。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传动载荷的需要,齿轮通常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以保证自身的强度。但是在一些低载荷的传动情况下,金属齿轮的强度远远超过了实际的需求,并且由于金属齿轮的自重较大,会加大传动的扭矩,影响其他低载荷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齿轮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磨损和加大传动效率,必须添加润滑剂,而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可能难以对润滑剂进行添加,导致金属齿轮的使用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齿轮结构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复合材料齿轮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齿轮结构,包括齿轮轮毂、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所述齿轮轮毂的内部设有第一内套筒,在第一内套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内套筒;所述齿轮轮毂的外圆柱面上设有轮齿,在齿轮轮毂的左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在齿轮轮毂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齿轮轮毂的内圆柱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安装边,在第一安装边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外圆柱面上均布设置有多根卡条;所述第二内套筒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边;所述第二内套筒内圆柱面上设置有键槽;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内圆柱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在第二内套筒的外圆柱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限位条;在第一内套筒的内圆柱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螺钉孔,在第二内套筒的内圆柱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装有安装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轮毂和轮齿均为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均为钢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位置左右对称,第三卡槽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卡条沿着左右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边为环形结构,第一安装边的内圈直径小于第一内套筒的内圈直径,第一安装边的外圈直径大于第一内套筒的外圈直径,第一安装边的外圈直径小于齿轮轮毂的外圈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边为环形结构,第二安装边的内圈直径与第二内套筒的内圈直径一致,第二安装边的外圈直径与第一安装边的外圈直径一致,在第二安装边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二卡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钉孔为螺纹盲孔,安装孔为阶梯状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齿轮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的齿轮轮毂和轮齿,以及钢制的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的安装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拆装,钢制的第一内套筒和第二内套筒结构强度大,不易磨损和变形,可长时间使用,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的齿轮轮毂和轮齿加工简单,可批量塑形生产,制造的成本低,即使齿轮轮毂和轮齿损坏,可直接更换,并且高分子塑料具有自润滑的性能,本实用新型在运行过程中可不润滑或少润滑,高分子塑料一体塑造而成的齿轮轮毂和轮齿相对于纯钢齿轮减轻了大量的自重,十分适用于一些载荷低的传动机构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弈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弈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2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轮变速箱用冷却油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容薄膜分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