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排放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2684.1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4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峰;徐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32;F16K27/02;F16K31/12;F16K31/4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范佳晨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排放阀,包括有阀体以及挡板,阀体设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挡板分隔入口端和出口端,阀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挡板转动的执行件,执行件包括有穿射阀体的传动轴,传动轴上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传动轴转动的气缸组件,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挡板的一侧与阀体转动配合的转动轴,另一侧与支撑架抵接设置,传动轴通过气缸组件实现自身的转动,传动轴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支撑架的转动,从而实现挡板的转动,由于支撑架持续与挡板抵接,减少了由于垃圾下落时造成挡板的震动,从而减少了噪音,而传动轴抵接在远离转动轴的一侧,在挡板上形成杠杆,通过传动轴的转动更易于支撑挡板,从而提高了挡板开合过程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排放阀。
背景技术
自动垃圾收集系统是一种气力式垃圾输送系统,可将城市固体垃圾通过网状的钢管通道,高速地输送到一个密封的收集箱内,然后再用车运往垃圾填埋场或垃圾转运站,这一创新和现代化的垃圾管理系统,利用以下重力或者全真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在任何类型建筑中的垃圾收集问题。
通常每一层楼均有一个重力式投放门,它们位于多层建筑的同一垂直井道上,这些投放门通过不锈钢管道或井道连接,不锈钢管道或井道会设置垃圾存储节点和用于定时释放垃圾存储节点内垃圾的排放阀,排放阀的正上方设置垃圾储存节,以便临时储存从垃圾井道中丢弃的垃圾。
申请号为20172151571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箱式垃圾排放阀,包括有阀体及挡板,阀体设有垃圾进口及垃圾出口,箱式垃圾排放阀还包括气动管、换向电磁阀、气动缸、曲柄及阀门联动轴,阀门联动轴转动安装于阀体内,挡板及曲柄固定安装于阀门联动轴,挡板位于阀体内部并位于垃圾进口与垃圾出口之间,曲柄位于阀体外部,气动缸一端固定安装于阀体外表面,另一端与曲柄固定连接,换向电磁阀固定安装于阀体外部并通过气动管与气动缸连通,换向电磁阀还通过气动管与外部空气连通,换向电磁阀通过外部空气控制气动缸运转使挡板相对阀体转动以控制箱式垃圾排放阀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曲柄在弹性件与气缸的共同控制下实现阀门的转动,但是通过曲柄直接控制阀门的气密性和配合都过于简单化,导致阀门开合过程中噪音大,开合动作缓慢,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垃圾排放阀,垃圾排放阀通过挡板实现垃圾存储节点与出口端之间的连通与分隔,在实现挡板的转动时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带动支撑架的摆动,通过支撑架与挡板之间的抵接实现挡板的开合过程,提高了挡板的转动速度,减少由于垃圾由于撞击挡板产生的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排放阀,包括有阀体以及挡板,所述阀体设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挡板分隔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挡板转动的执行件,所述执行件包括有穿射所述阀体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所述传动轴转动的气缸组件,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阀体转动配合的转动轴,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架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实现阀体内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分隔和连通,传动轴通过气缸组件实现自身的转动,传动轴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支撑架的转动,从而实现挡板的转动,由于支撑架持续与挡板抵接,减少了由于垃圾下落时造成挡板的震动,从而减少了噪音,而传动轴抵接在远离转动轴的一侧,在挡板上形成杠杆,通过传动轴的转动更易于支撑挡板,从而提高了挡板开合过程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有执行气缸以及扭力臂,所述扭力臂的一端与所述执行气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执行气缸远离所述扭力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执行气缸配合扭力臂将执行气缸的直线运动转换为传动轴的扭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气缸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给长度的磁性接近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2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粮仓气密性专用空调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中置式电池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