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排水用便于收集的集成槽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3444.3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7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格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维新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B01D29/01;B01D29/66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贺心韬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排水 便于 收集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排水用便于收集的集成槽,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内部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固定板,四个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壁焊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穿第一箱体且焊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外侧与第一箱体滑动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与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设置,使电机通过转盘带动第一杆体转动时,第二杆体能够在第三杆体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杆在第四管体的内部来回滑动,从而使风机能够通过进气管将过滤网上堆积的杂质吸出,进而避免了过滤网的网孔被杂质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排水用便于收集的集成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外排水系统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系统,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普通外排水系统和天沟外排水系统。普通外排水系统又称格沟外排水系统,由榜沟和雨落管组成,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槽沟,然后流入到隔一定距离沿外堵设置的雨落管排至地面或雨水口。
在现有技术中,在使用集成槽对建筑排水进行收集处理时,存在以下缺点:一、在对建筑排水进行收集后,水会被再次输送到不同的设备中进行循环使用;但由于没有分流结构的设置,会给不同设备在用水时带来不便;二、在对建筑排水进行收集后,会使用过滤装置对排水进行过滤,以此达到水能够被循环利用的目的;但过滤网在长期使用后,会有大量杂质堆积在过滤网表面,从而导致过滤网的网孔堵塞,为此,提出一种建筑排水用便于收集的集成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排水用便于收集的集成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排水用便于收集的集成槽,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内部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固定板,四个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壁焊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穿第一箱体且焊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外侧与第一箱体滑动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与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套管,所述滑杆的一端且位于套管的内腔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杆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焊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梁体的顶部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活动门的顶部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转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远离第二杆体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四管体,两个所述第四管体的底部均与活动门焊接,所述第二通槽的空腔插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侧壁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出气管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顶部连通有软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软管远离收集箱的一端与出气管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中间处连通有第三管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管体的顶部连通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均匀连通有连接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底部与连接管连通,所述挡板的外侧与槽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维新,未经杨维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3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木制品容器热压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海鲜蒸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