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镜抛光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5237.1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5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4B13/00 | 分类号: | B24B13/00;B24B27/00;B24B13/005;B24B5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唐岩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抛光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镜抛光装置及其系统。包括第一抛光盘,具有容纳槽和贯穿所述第一抛光盘的第一通孔;内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行星轮,具有贯穿所述行星轮的第二通孔,待加工透镜零件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行星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轮齿轮啮合,并且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抵接。待加工透镜零件可活动地位于第二通孔内,内齿轮带动行星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通孔内的待加工透镜零件转动,待加工透镜零件与第一抛光盘发生相互摩擦,进而对待加工透镜零件进行抛光,该装置可对超半球透镜进行抛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镜抛光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光学冷加工的最基本的三个工序为铣磨、精磨、抛光,这三个工序是影响光学零件生产效率的最主要的工序,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光学加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光学零件加工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主要围绕这些工序进行的。近三十年来,光学零件生产的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打破了传统的古典加工工艺,基本上实现了铣磨、精磨自动化和抛光高速化,但是任何一种新的工艺及设备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这促使人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发展。
目前,光学透镜高速抛光大多是采用准球心弧线摆动成型法的加工机床。这种机床虽然工件受力较均匀,加工效率较高,但加工不同曲率半径的零件,必须更换与工件相同近似半径的金刚石磨具或抛光磨具,加工精度最高能达到三道干涉环。因此,准球心成型法仅适用于中等精度透镜的大批量生产,不适合加工小曲率半径的零件,也无法完成超半球透镜的抛光。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对超半球透镜进行抛光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透镜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盘,具有容纳槽和贯穿所述第一抛光盘的第一通孔;
内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行星轮,具有贯穿所述行星轮的第二通孔,待加工透镜零件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行星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轮齿轮啮合,并且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开口侧具有第二抛光盘,所述第二抛光盘覆盖在所述行星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抛光盘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行星轮的厚度小于所述待加工透镜零件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抛光盘的上方具有配重块,以增加所述第二抛光盘对所述待加工透镜零件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抛光盘和第二抛光盘靠近所述行星轮的一侧贴有聚氨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抛光盘与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内齿轮与第二驱动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轮为多个,多个所述行星轮均匀分布在所述内齿轮的外边缘。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透镜抛光系统,包括上述透镜抛光装置;控制单元与所述透镜抛光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铣磨装置,所述铣磨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铣磨装置包括主轴以及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磨盘,所述磨盘外边缘具有阻挡部,所述主轴与第三驱动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抛光装置,待加工透镜零件可活动地位于第二通孔内,内齿轮带动行星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通孔内的待加工透镜零件转动,待加工透镜零件与第一抛光盘发生相互摩擦,进而对待加工透镜零件进行抛光,该装置可对超半球透镜进行抛光。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抛光系统,包括透镜抛光装置,透镜抛光装置可对超半球透镜进行抛光,采用一体设计,省去传统光学冷加工精磨工序,使玻璃抛光更加省时,既可以实现去除光学零件表面毛刺,又可以提高光学零件表面光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5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