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辅料自动投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6696.1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7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应森源;封佳伟;徐科杰;裘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清大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40 | 分类号: | B28C5/40;B28C7/06;B28C7/00;B28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搅拌 辅料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辅料自动投加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上料仓、设置在支架上用于接受来自上料仓内的辅料的称重仓、用于接受来称重仓内的辅料并且内设有分散机构的分散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上料仓的第一电磁阀门打开后,通过第一齿辊压送机构将辅料压送到上料仓的出料端并落在称重仓内,当重力传感器检测到称重仓内的重量达到预定值后,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电磁阀门、打开第二电磁阀门;继而在第二齿辊压送机构逐渐将辅料压送到称重仓的进料斗内;然后辅料从进料斗落到分散仓内后通过分散机构打散,最终辅料能较为均匀的落在混凝土搅拌站内,且能减少混凝土搅拌站的搅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辅料自动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往混凝土中添加纤维、陶粒等辅料,可使混凝土各项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到改善。在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的辅料添加方式中,通过人工实际投放纤维或陶粒等辅料,但是在手动投放纤维时,成堆投放的纤维在混凝土中难以充分搅拌均匀,导致在混凝土中出现结团的现象,最终不能保证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从而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辅料自动投加装置,能够定量添加纤维,且能将纤维打散后进行投加,以提高纤维在混凝土中搅拌后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辅料自动投加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上料仓、设置在支架上用于接受来自上料仓内的辅料的称重仓、用于接受来称重仓内的辅料并且内设有分散机构的分散仓;所述上料仓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门,所述上料仓内设置有用于将辅料挤压输送到出料端内的第一齿辊压送机构;所述称重仓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门,所述称重仓内设置有用于将辅料挤压输送到出料端内的第二齿辊压送机构;所述称重仓与支架之间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电磁阀门、第二电磁阀门和重力传感器三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分散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来着称重仓内的辅料的进料斗,所述分散仓的底部用于连通混凝土搅拌站顶部以使得分散后的辅料进入到混凝土搅拌站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辊压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上料仓内且靠近其出料端的第一主动齿辊、转动连接在上料仓内且靠近其出料端的第一从动齿辊、设置在上料仓外侧且与第一主动齿辊联动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主动齿辊、第一从动齿辊互相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辊、第一从动齿辊转动过程中将辅料压送到上料仓的出料端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齿辊压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称重仓内且靠近其出料端的第二主动齿辊、转动连接在称重仓内且靠近其出料端的第二从动齿辊、设置在称重仓外侧且与第二主动齿辊联动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主动齿辊、第二从动齿辊互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辊、第二从动齿辊转动过程中将辅料压送到称重仓的出料端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分散仓内的转轴、多个设置在转轴上且用于打散辅料的分散轴、设置在分散仓外侧且与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正对转轴的中部,相邻的所述分散轴沿着转轴长度方向的间距从转轴的中部到两侧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仓内的分散机构设置有多个且沿着竖直方向排列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先将辅料倒入上料仓内,在上料仓的第一电磁阀门打开后,通过第一齿辊压送机构将辅料压送到上料仓的出料端并落在称重仓内,当重力传感器检测到称重仓内的重量达到预定值后,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电磁阀门、打开第二电磁阀门;继而在第二齿辊压送机构逐渐将辅料压送到称重仓的进料斗内;然后辅料从进料斗落到分散仓内后通过分散机构打散;最终辅料能较为均匀的落在混凝土搅拌站内,且能减少混凝土搅拌站的搅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清大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清大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6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线激光钎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玻纤剑杆织机同步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