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化油泥干化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8132.1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8;B01D53/75;B01D50/00;B01D47/06;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化 油泥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化油泥干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的水洗喷淋塔、冷却塔、碱洗氧化塔、第一离心风机、离心除雾机、第一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第二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臭氧锰基催化氧化反应器、臭氧发生器和第二离心风机。本申请根据石化油泥干化废气本身的特点,按照废气中污染物的物化特性,通过前述顺序连接的各设备构成一种优势组合废气处理系统,该系统对石化废气中的污染物成分针对性广,使用条件限制性小,设备投资费用低,使用费用低廉,安全风险较低,有效解决了现有设备能耗高和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废气进行前期预处理,避免了废气直接进入催化氧化设备造成的燃爆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化油泥干化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石化行业油泥干化废气目前的治理方法有吸收、吸附、冷凝、直接燃烧、热力燃烧等。这几种方法多存在能耗高、处理效率低、适用范围窄、二次污染或存在燃爆风险等缺限。相比之下,催化氧化技术由于工作温度低、PH范围广、能耗低、处理彻底、适用范围广、二次污染微弱等优势,已成为未来最有应用价值的处理方法。催化氧化的原理是借助催化剂使VOCs废气和恶臭气体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进行无焰燃烧,分解为SO2等并放出大量热能。
但是,经过现场使用研究发现,单纯的使用催化氧化工艺也不能满足复杂的废气成分的处理。具体地,一方面废气中的尘埃、石油类物质可能造成催化氧化设备处理能力减弱、失效而导致废气处理不合格或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另一方面,若不对废气采取相应的前期预处理措施而直接进入催化氧化设备,还可能造成燃爆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针对石化行业油泥干化废气处理方法存在能耗高、处理效率低、适用范围窄、二次污染、燃爆风险,或单纯使用催化氧化工艺也不能满足复杂废气成分处理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化油泥干化废气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石化油泥干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水洗喷淋塔、冷却塔、碱洗氧化塔、第一离心风机、离心除雾机、第一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第二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臭氧锰基催化氧化反应器、臭氧发生器和第二离心风机;所述水洗喷淋塔通过配套的第一循环水泵抽取第一循环水箱内的水,对输入至喷淋塔内的石化油泥干化废气进行清水喷淋,以降低废气中粉尘和废气温度;所述冷却塔与水洗喷淋塔和第一循环水箱连接,通过内置的袋式过滤器对水洗喷淋塔输出的废气进行过滤除尘,并对水洗喷淋塔输出的升温水进行降温后通过配套的第二循环水泵送入第一循环水箱内;所述碱洗氧化塔与冷却塔连接,通过配套的碱性溶液投加系统和氧化溶液投加系统,对冷却塔过滤除尘后输出的废气通过逆流接触的方式进行充分接触,以混合洗涤去除废气中的硫化物和除低部分的VOC物质;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与碱洗氧化塔连接用于将碱洗氧化后的废气送入到离心除雾机;所述离心除雾机通过内置的高速旋转离心网盘过滤送入废气所含的水汽以实现除雾干燥;所述第二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经第一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与离心除雾机连接,第一和第二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均通过在反应器内置高能极紫外光束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氧气裂解后再与氧分子结合产生臭氧,在臭氧氧化和极紫外光对二氧化钛的催化氧化共同作用下,对经离心除雾机预处理后送入的废气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使恶臭气体物质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所述臭氧锰基催化氧化反应器与第二极紫外光二氧化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和臭氧发生器连接,通过在反应器内置的锰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床催化氧化和臭氧发生器产生输入的臭氧氧化共同作用下,对光催化氧化后输入的废气进行氧化分解,同时臭氧还原后可有效控制废气中的臭氧浓度;所述第二离心风机与臭氧锰基催化氧化反应器连接用于将催化氧化后的废气达标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8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传感器安装旋转信号传送基座
- 下一篇:一种包装袋切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