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网用废电缆的剥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3582.X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龙;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鑫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H01B15/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禾共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9 | 代理人: | 赵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电缆 剥皮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电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网用废电缆的剥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切割刀,不仅可对电缆进行自动传动,而且在传送的过程中,可对电缆的两侧进行切割,从而达到剥皮的目的,同时剥皮之后产生的废皮为一个与电缆长度相同的整体,进而方便废皮的归纳整理,避免了人工剥皮或者现有技术中剥皮装置造成的废皮碎裂不易整理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电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用废电缆的剥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电话线网线等各种通信线缆用量不断增加,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以满足通信需求,从而就产生了很多废弃电缆,电缆若是直接被当做垃圾而遗弃,而不是回收利用,这样不仅会造成电缆材料的浪费,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电缆在不能正常使用的时候,会归为废旧处理,一些电缆是由厂家负责返厂维修和更换,另一些得不到更换的,都会归为废铜类被处理掉,处理时一般交由各地区的废旧物资回收商处理,废电缆是指淘汰报废的已经不能利用的,经过高电流电压流动灼烧损坏的、和生产加工中因过失而造成无法使用的,现有在对线缆进行剥皮一般都是人工剥皮,或者是使用燃烧法进行对废电缆的剥皮,这样的剥皮方式费时费力,而且破坏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网用废电缆的剥皮装置,具有剥皮质量高与废皮易收集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网用废电缆的剥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表面均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表面搭接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设置为十六个且传动齿轮之间通过皮带与传动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传动齿轮与切割刀的一端穿过壳体设置在通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轴承均固定连接在壳体所开设的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相套接。
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的数量为四个且呈两两相对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切割刀,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上述之间的配合,不仅可对电缆进行自动传动,而且在传送的过程中,可对电缆的两侧进行切割,从而达到剥皮的目的,同时剥皮之后产生的废皮为一个与电缆长度相同的整体,进而方便废皮的归纳整理,避免了人工剥皮或者现有技术中剥皮装置造成的废皮碎裂不易整理的情况,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安装于装置或者任意固定件的表面进行工作,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鑫,未经黄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35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