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兽用采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3819.4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1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董德文;韩相敏;沈明志;徐添悦;杨玉豪;马晶晶;高俊锋;赖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阔(苏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A61B5/1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怡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6 | 代理人: | 潘青青 |
地址: | 2154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血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兽用采血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把杆,所述把杆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开关,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移动杆,且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针孔,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出针孔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头,使第一弹簧带动第一移动杆移动,使卡槽与开关卡合,通过按压开关,使开关与卡槽分离,通过第二弹簧对第一移动杆挤压推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杆移动,使采血针刺破动物皮肤,让使用者便于进行采血操作,让装置便于进行连续多次的采血,无需浪费大量时间刺破动物的皮肤,大大降低了采血难度,提高了采血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血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兽用采血器。
背景技术
动物在进行疾病检测时多采用颈静脉采血或尾静脉采血,其中尾静脉采血具有快速、高效、应激小、便于操作等优点而被技术人员广泛使用,但是目前静脉采血时技术人员多采用一次性针头刺破动物皮肤采血,针头容易因为动物挣扎而偏失位置,误伤操作者;且由于猪牛羊等动物皮肤层厚,刺破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导致采血效率相对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兽用采血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采血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兽用采血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把杆,所述把杆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开关,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移动杆,且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针孔,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出针孔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安装有采血针,且移动槽内部靠近采血针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推杆;
所述第一移动杆相背于第二移动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相背于第一移动杆的一端安装有拉头,所述第一移动杆一端靠近第一弹簧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相背于第一移动杆的一端与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开关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顶部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环上开设有拉孔。
优选的,所述把杆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外壁形成防滑凸纹。
优选的,所述拉头的圆周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套设有环形套。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一侧开设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的内部镶嵌有透明玻璃板。
优选的,所述开关的一侧安装有弧形垫,所述弧形垫的一侧形成弧形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头,使第一弹簧带动第一移动杆移动,使卡槽与开关卡合,通过按压开关,使开关与卡槽分离,通过第二弹簧对第一移动杆挤压推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杆移动,使采血针刺破动物皮肤,让使用者便于进行采血操作,无需浪费大量时间刺破动物的皮肤,避免动物在刺破皮肤的过程中挣扎,大大降低了采血难度,提高了采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防滑垫;2、环形套;3、拉头;4、第一弹簧;5、把杆;6、第二弹簧;7、采血针;8、主体;9、开关;10、第一移动杆;11、出针孔;12、安装槽;13、卡槽;14、拉环;15、观察槽;16、推杆;17、第二移动杆;18、移动槽;19、弧形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阔(苏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龙阔(苏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3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加工快速翻转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拼装式炉头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