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4679.2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2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周晨;夏文林;王阿华;孙鹏;王心联;沈巍;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19/18;E02D23/08;E02D27/28;E02D27/20;E02D27/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卫麟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相 淤泥 大型 沉井 分节 下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结构。本申请在沉井位置外围的土体中设置至少一圈隔挡桩体,各隔挡桩体之间相互搭接,形成包围在沉井结构外周的隔挡腔。并在沉井位置的土体中竖直设置若干支撑桩体,各支撑桩体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本实用新型可按照预定顺序逐一分节下沉各节沉井结构,全部沉井结构下沉过程中能够利用自重压碎下方的支撑桩体以稳定地到达预定深度位置。沉井结构外周的隔挡腔起到阻隔周边环境影响及止水帷幕作用,能够避免下沉过程中出现的偏沉、涌水和涌泥等问题。而支撑桩体的设计则可以让沉井下沉过程缓慢而平稳,避免突沉,并且在沉井到达预定深度位置时,粉碎后剩余的支撑桩体还能起支撑作用,避免沉井超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沉井结构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市政工程中广泛应用。以海相淤泥地质为主的沿海地区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沉井结构作为污水处理厂、水厂的进水泵房,或作为污水收集管网中的污水提升泵站。
在海相流塑淤泥中进行沉井施工,受土质结构本身影响,由于沉井周围土体抗剪切变形能力较差,沉井周围土体会对沉井侧向施加压力,极易出现突沉、偏沉滑移、超沉不止、沉井下沉速度及方向很难控制等技术难题。并且,由于土体含水量大,海相流塑淤泥中进行沉井施工时,井内还容易出现涌水、涌泥现象。
以往沉井的施工中,大多采用不排水法下沉,或对沉井刃脚底设计标高处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等方式以克服上述难题。但是,由于海相淤泥条件下,采用吸泥泵很难吸走淤泥,目前所采用的不排水法往往会遇到实际施工困难的问题。
对刃脚底采用地基加固处理的方式,虽然下沉后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是下沉过程中依旧容易出现突沉、偏沉、涌水、涌泥和超沉不止等问题。沉井下沉过程中的这些现象依然难以得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沉井下沉时周围环境对沉井作业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在分节下沉过程中对沉井刃脚提供支撑,能够稳定沉井结构,避免超沉或偏沉。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方法,其步骤包括:
第一步,在沉井位置外围的土体中设置至少一圈隔挡桩体,各隔挡桩体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包围在沉井结构外周的隔挡腔;
第二步,在沉井位置的土体中竖直设置若干支撑桩体,各支撑桩体的底端均设置在第一深度位置,各支撑桩体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且各支撑桩体的顶端均位于沉井结构的沉井刃脚正下方;
第三步,按照预定顺序逐一分节下沉各节沉井结构,若沉井结构下沉至预定深度位置之前受阻,则逐步凿除所述支撑桩体,直至全部沉井结构利用自重压碎其余支撑桩体并到达预定深度位置;
所述第一深度位置深于第一节沉井结构的预定深度位置。
可选的,上述的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方法中,所述第一步中,设置相邻各隔挡桩体的中轴线之间的间距均不超过隔挡桩体的直径长度。
可选的,上述的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方法中,所述第一步中,在所述沉井位置外围的土体中至少设置有内外两圈隔挡桩体,其中,位于内圈的各隔挡桩体与位于外圈的各隔挡桩体之间相互搭接且交错设置,共同形成竖直密封的隔挡腔侧壁结构,各隔挡桩体之间不设置缝隙。
可选的,上述的海相淤泥中大型沉井分节下沉方法中,所述第一步中,所述隔挡桩体为水泥搅拌桩,其采用湿喷工艺喷搅成型;
第二步中,所述支撑桩体采用干喷工艺喷搅成型,按照长短间隔设置,包括长粉体搅拌桩和短粉体搅拌桩,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4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自锁电动工具开关
- 下一篇:一种防水淹水文信息自动化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