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扰流结构的金属蜂窝箔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7115.4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5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信(台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吕军林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扰流 结构 金属 蜂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扰流结构的金属蜂窝箔带,其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气流通道与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箔带的波峰部上沿垂直于气流通道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切口,这些切口在波峰部上成排布置,在波峰部上于切口的外侧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倾斜凹进而形成有凹陷部,在气流通道的流向上,这些凹陷部的同侧端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凹陷部的另一端与波峰部的壁体密封连为一体,开口位于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开口与所对应的切口相平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摩托车用金属蜂窝载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扰流结构的金属蜂窝箔带。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尾气排放欧五标准的进一步实施落地,摩托车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碳氢排放的技术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常规载体制作的催化剂已经很难满足现有标准下的排放要求。现有摩托车排气管中所应用的常规载体,是采用箔带卷制而成,利用废气与箔带之间的接触而实现废气的催化净化。在载体内形成有若干分隔开的气流通道,气体在流经载体时,气体会自气流通道内直接通过,气流通道中间部位的气体很难与气流通道壁体接触,导致催化效果相对较差。在废气排出过程中,气流通道径向中间部分的气流速度相对比较快,外圈空速比较慢,气体流速的不均导致催化不够均匀,催化效果减弱。为适应新的排放标准,有必要对金属蜂窝箔带和载体进行改进,而进一步提升催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扰流结构的金属蜂窝箔带,利用该箔带所制成的载体对废气的催化净化效果好。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扰流结构的金属蜂窝箔带,其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气流通道与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箔带的波峰部上沿垂直于气流通道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切口,这些切口在波峰部上成排布置,在波峰部上于切口的外侧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倾斜凹进而形成有凹陷部,在气流通道的流向上,这些凹陷部的同侧端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凹陷部的另一端与波峰部的壁体密封连为一体,开口位于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开口与所对应的切口相平齐。
本箔带上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设置在一平面的相对两侧,它们是由薄的平片通过折叠后成型的。在进行载体的制备时,箔带需要与平的平片交错叠置在一起卷绕成型。由于波峰部和波谷部均为拱形,波峰部和波谷部与平片叠置在一起后会形成有若干的气流通道,以供气流的流动。现有的载体中,这些气流通道均是笔直的,载体应用在车辆上后,内燃发动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废气会通过气流通道而被排放到外界中,废气在气流通道内流动时,会被载体催化净化。所述的切口一般是通过切刀半切或锯条半锯而形成的,通过多头冲压件对波峰部顶部冲压,而形成所述的凹陷部。凹陷部上的开口朝向气流的流向,废气会自开口处进入到凹陷部内,并被凹陷部上的倾斜部分改变方向,而在载体内形成湍流,这些湍流在载体内前行时还会撞向箔带和平片的表面,而得到催化净化。
进一步地,凹陷部具有位于开口一侧的导流部和位于凹陷部另一端的倾斜部,导流部的壁体沿气流通道的流向延伸,倾斜部的壁体与气流通道的流向之间具有夹角。通过导流部的设置而有利于把气流导入到凹陷部内,并经过倾斜部的推动和导引而使得气流方向相对于气流通道的流向而形成夹角,增加了载体与废气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能够为废气提供良好的催化净化效果。这种结构的凹陷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便于导入气流和对气流方向进行改变。
进一步地,导流部的横断面为圆弧形,倾斜部的横断面为C形,倾斜部的外缘与所在的波峰部壁体之间为平滑的弧面过渡。这使得气流在凹陷部内得到方向改变的同时,流动顺畅性也能够保证,能够有效减小凹陷部对废气流动速度的影响,使得排气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的横断面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有切口在波峰部上的深度和宽度均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信(台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拓信(台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7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料传送用打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铜线双盘自动收线机